哎呦,这姜老师一家可真是实在人儿!
下午的时候谢宏带他们去库房搬东西,就专门捡那新的,质量好的搬,一下午,三个人运了好几趟,床啊,桌啊,椅啊,被褥、窗帘,甚至那什么煤气罐锅啊灶啊瓢啊盆啊的,全给弄好了,把个房子给弄的,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这下子,戴红英啥也不说了,当下午又专门卤了一锅肉,硬拉着要走的几个人又吃完了晚饭不算,临走,还每人又送了二斤卤肉。
这事儿办得敞亮,临走的时候,那两个人一边打着酒嗝一边说:
“阿姨,以后有啥事儿就找我们,保管给你们办得妥妥的。”谢宏看一眼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戴红英,心里真是佩服的不行:姜锦的娘是个厉害的。
收买人心厉害。
以后的事情不断的印证着他这个论断。
姜锦回校的第三天,她早早的就催着姜大山去接姜娥和孩子,实在是想闺女想得厉害,这都三天两夜没见了啊。闺女真不认她了可咋办?
姜大山赶到姜娥那儿,和姜娥紧着忙活,收拾好东西,就抱着小六月赶着上午还凉快的时候,做公交车回来了。到家的时候还不到十点。他们一进门,就发现院子里枣树下坐了一大堆的人。
姜大山一看到坐中间的董梅芝和陈副院长,那个高兴,提着东西就过去了:
“哎呦,大兄弟,大妹子,您们怎么来了!”他是真高兴,在学院的时候,陈院长一家都很照顾他们家,董梅芝更是把姜锦当亲闺女疼,他是感激在心的。
陪着来的朱宇赶紧的站起来,接了东西,放旁边椅子上,给姜大山介绍朱红和陈安国。
朱红的儿子快一岁半了,姜锦去年给他绣过肚兜,做过几件小衣服,还做了几双又软小的布鞋,戴红英抽空给朱红做了两双拖鞋,朱红也时常里让朱宇给姜家捎东西,给孩子捎玩具,只是这还是第一次来。借着陈安国回来探亲,两家正式聚聚。
按朱红的意思是想让姜锦一家去她家,董梅芝不乐意。
“咱是来探望人家的,让人家上门,这不像话,再说,姜锦弄着好几个孩子,来来回回的不方便。你要是不愿意去,我让安国送我和你爸过去就行了。
朱红虽然心里有些干部子女的高傲,却也没到那种不把婆婆放在眼里的地步,又因为以前朱宇常说起姜锦,对姜锦多少有些好奇,于是,也就跟过来了。朱宇对姜家相当的熟,现成的向导,又挂念姜锦的所谓的采风成果,当然也跟着来了。一进门,姜家热闹了。
大人叙旧,孩子们亲热的围着喊人,收东西。
家里客厅小,天气又热,就是有风扇,也是不行,于是,干脆大家在院子里的枣树下坐了。
董梅芝有两年多没见姜锦了,这会儿见姜锦比以前圆润了些,也比以前更白嫩水灵,也不觉得奇怪,可是,朱宇在半年前可是和姜锦前后位的,那是天天见,乍见姜锦这样,都愣了,心里和谢宏想的一样:这下乡采风还采出肉来了?
可是,这场合他也不适合和姜锦谈论这样的话题,直到董梅芝两口子被虎子三兄弟和妞妞给吸引住,这才瞅空问姜锦采风的情况。
姜锦实话实说:“还行吧。写了有六十多万字,一部十几万的短篇作品集,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
朱宇都愣了:“你说啥?你半年写了六十多万字?一个月十万?”这可是手写的时代,一般的作家哪里有这样的量。
姜锦前世后期看网络小说,看人家常常一天更个上万字,每天更三五千的都是业余,所以,对自己一天写三四千字一点儿也没觉得有啥了不起的。再说,她干了好几年的抄写工作,最习惯的就是写字,一天几千字,小意思。至于卡文,还真没多卡,题材多是她亲身经历,或者是家庭里常听的,很熟悉。她写文也实在,没那么花胡哨,所以,并不太费心力。
看姜锦那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朱宇恍然想起,平时里姜锦也是很勤奋的,她每天除了听课做作业,还要备课上课批作业,还要照顾孩子,日常中,她一个人就顶了最少三个人的角儿。对她来说,一天写个三四千字可不是寻常?
“写的东西呢?拿来我看看!我替你检验一下。”
“都交给魏教授了啊。我前天一回来就给交过去了。”姜锦这半年还领着学校里的工资,这采风写作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回来哪能不上交工作成果呢。
“自己没留稿?你咋这么笨呢——”
朱宇还想说啥,可看姜锦那双清澈的眼睛那么懵懂的看着自己,到底没好意思再向下说,这姑娘心思纯净,不可能想到别的,还是别污染了她纯洁的心灵了,自己替她把把关吧。
于是,转了话头。
“起笔名了没有?”
“啊?还要笔名啊。”
“你傻啊!你还想像上一部剧本那样注个燕大中文系?傻不傻,这版权归谁?稿费归谁?还想不想留校晋职称了?”
姜锦还真没想过这些问题,实在是,她没这意识。上次写剧本,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这次写文,是为了掩盖偷生的事实,写作只是顺带的手段。她也没意识到自己的作品会不会发表。她还不知道她上次的剧本被排演出来以后,一炮而红,现在成了各军演的必备节目,不但给燕大的中文系带来了荣誉,还红了参演的演员,特别是女主男主,都受到各电台电视台的采访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