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婚难筹_姜宁【完结】(200)

阅读记录

  姜锦他们回来都半下午了,姜娥一边手脚麻利的给四个孩子洗手洗脸,擦身上,打发他们去屋里歇着去,一边问戴红英:

  “今天这来的都是啥人啊?穿得戴的可不平常,还都开了车的。”

  “也不算啥,都是和家里交好的人家。陈家一家子是你妹夫在N城学院那边认的族叔,在那边是副院长,魏教授是这个学校里管人事的,我的工作,和我们这边的屋子都是他帮着给办的,人挺好!”

  “哎呦,可了不得,不是院长就是主任的!”

  戴红英瞥闺女一眼,故意做出个不以为然的表情:“这算啥?那个朱宇,也就是安国的小舅子,他还是军区司令的儿子呢。不也还是来咱家啃着猪头肉和你爹喝小酒?”

  “你怎么知道的?”姜锦都不知道朱宇他父亲是军区司令员,她有些不相信,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读中文系?怎么听怎么不靠谱。

  “你是没注意听。魏教授家里的对安国媳妇说‘朱司令这段时候可好?’安国媳妇说‘我爸爸很好,改天有空邓姨和魏教授到我家吃饭’,我问过你董姨了,那朱宇他爹可是这燕京军区里最大的官,连陈宵也归他管的。”

  “哎呦我的妈啊,司令家的公子啊,这在古代,就是大将军家的儿子啊。可不得了,咱们家竟然也认识这么大的人物。”

  戴红英再瞥闺女一眼:“没见过世面!这是皇城根下,这要搁过去,一块砖头下来,还不定砸几个皇亲国戚呢。一个司令算得啥。邓家也不是一般人家,要不,人家能够凑在一起?”

  姜娥撇撇嘴,嘟嚷一句:“那可不一定,没见咱家算啥,不也凑一块了!”

  戴红英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得意的笑了:“这就是你妹的能耐,她这样的走哪儿人家不喜欢呢。”

  姜娥尽管不服气,却也对小妹的人脉是服气的,怪不得这日子是一步比一步好。哎呀,妹这有靠山,自己以后也跟着沾光,这要是在这儿做生意,崔兵还看供销社主任的啥脸色呢?

  姜娥感叹姜锦这儿靠山硬,还真是,目前她的靠山之一朱宇就把姜锦的作品上署上了名字,然后复印两份,给魏世华留了复印件,自己提着原件走了。

  ☆、爱护

  姜娥虽然心里有想法,却也不急着离开,她是真的很喜欢六月,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姜锦抢孩子。还教虎子、妞妞几个叫表妹,一直把“六月是二姨(二姑)的孩子”这个概念深入了几个孩子的内心才算完。

  其实虎子兄弟仨和妞妞一直是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称呼的,从来不称表哥表姐,刚开始是因为孩子们还小,字多了念不准,后来也就习惯了,很多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他们家是两对双胞胎的。

  现在姜娥非让孩子们称表妹,打定主意是要把这孩子抢到底了。

  戴红英私下里也是数落姜娥:“你这是闹腾啥,还真以为六月是你生的啦。”

  “这本来就是我生的!”姜娥说的那个理直气壮,把戴红英给噎一跟斗,烦弃的挥挥手:

  “要是喜欢自个儿生去,跟小锦抢什么!”

  “偏要抢!就我和崔兵那个样子,也生不出这么俊的闺女来。”于是,扔下她老娘又跑去和姜锦抢闺女了,把个戴红英给弄得哭笑不得。

  姜锦也是感觉自己是引狼入室了。

  姜锦上学期期末没能够参加考试,开学就要补考的,她要忙着复习考试,忙着准备下一学期的备课,还要关照四个孩子的学习和练字,比不得姜娥得闲,这一天里,她能够抱六月的时间还不如姜娥的十分之一。

  只能盼着假期结束,姜娥赶紧走了了事。如果这会儿她知道姜娥有打算是要到燕京来发展的话,估计得气死。

  这边姜锦忙着开学后的事情,魏世华那边也是忙得很,主要是忙姜锦的两部作品。说实话,姜锦的作品说不上什么惊才绝艳,但是,她叙事清楚,内容真实,条理清晰,语言严谨而晓畅,更难得的是思维冷静而客观,真实的展现了生活的现实,却又不失光明,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他自己看了两遍,直接就打电话给文学系这边的系主任和写作指导教授。两人一看作品,也是挺震撼的,这两部作品相比《军人·军嫂》更成熟。特别是那篇《惊悸岁月》以小女孩子的视角感受社会和家庭的变迁,情感把握特别真实而又自然,简直让人以为这是自传。

  “姜锦同学进步很快。你看这三部作品,一部比一部成熟,三部作品相隔这么近,却进步这么明显,这说明姜锦同学潜力很大。她还年轻,以后还有更大的长空间。一定得好好培养。”

  秦汉楼本对姜锦的关注也是在蒋红敏对姜锦的诬告开始的,魏世华一直挺重视姜锦,他也没放到心上,如果说第一部剧本是偶然,这后面这两部却展示的是必然。

  “姜锦同学还年轻,如果给她过多的荣誉,会不会对她的成长不利?”

  主讲写作的付文生教授不赞成出版这两部书,或者说不赞成用姜锦个人的名义出版这两部书,姜锦的上部剧本给系里争得了荣誉,要是出版,还是可以以系里的名义出版。

  魏世华不乐意了:“这版权问题向来是个大问题,上部剧本是姜锦同学不愿意出头,才以系里的名义的,现在姜锦同学有了笔名,那个剧本应该给她冠名。至于姜锦同学会不会因此而骄傲我不敢说,我只能说,如果随意剥夺了一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