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军婚难筹_姜宁【完结】(218)

阅读记录

  朱宇拿着这个结果直接就找上了姐夫的妈董梅芝阿姨:“乔旗安告姜锦干嘛?”

  于是,收获了一个横刀夺爱不成终成仇的故事。

  朱宇简直哭笑不得:“这不是神经病嘛。人家夫妻好好的,她硬插没插进去,竟然还恨上人家姜锦了。男婚女嫁,各过各的日子不行吗,瞎折腾啥呢。”

  不行,赶紧给余叔叔打个招呼,听说乔院长向上级打申请,想把闺女和女婿调过来工作,这样神经病的人,还是留在N城吧。真搬到燕京来,纯粹就是丢人加捣乱的。

  董梅芝也和儿媳妇感叹:“我都不知道老乔这闺女到底想什么,她就没发现,她每和人家姜锦两口子作对一次,人家就上升一级。她自己就倒霉一次。这次瞎折腾,军部里铁定是不会让她两口子进燕了。”

  可不是吗,姜锦的作家身份曝光,文物捐献者身份曝光,这都是极荣耀的事情。

  可惜,姜锦一点儿也不稀罕这些荣耀。因为她感觉自己家宁静生活给打破了。

  先是校报、市报里要来采访她,姜锦全给推了,后来国家青年报要来采访她,从校长到系主任都表示让姜锦同志配合采访,给学校的学生及全国人民立个好榜样。

  他们不这样说还好,他们这样一说,姜锦立马就怂了:榜样不好当啊。有多少典型人物被绑在道德的战车上,被无数的围观者给看杀!

  有问题找魏教授:“陈宵这还在前线打仗,我和孩子曝光度太高,会不会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会不会对陈宵造成影响?”

  其实魏世华也不愿意姜锦这么大出风头,姜锦这还不到三十岁,人生长着呢,这时候树得太高,高处毕竟不胜寒啊。现在她有这么高大上的理由推拒,魏世华就照实上报,不但报学校,还报了军部这边。

  上级一想,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还是要保护战士的家属吧。于是,学校替姜锦抵挡住所有的校外报刊杂志的采访,但是却挡不住学校里的师生。

  很多人为了看看作家“六月”,跑到姜锦的课堂上听课,有很多人还有意无意的去姜锦家附近转悠,对与姜锦的家人孩子结识交流更感兴趣。

  戴红英再在学生宿舍打扫卫生,也常被搭讪。姜大山的卤肉生意简直没法做了。高贵典雅、不食人间烟火的青年作家的爹却是个买卤肉的,说啥的也有。

  还有同学直接就问姜锦:“你又收集古董,又写书,应该收入很高吧,怎么还能够让母亲做保洁员呢?”

  总之是各种的神烦。

  姜锦最后没办法,决定搬家。

  这几年崔兵的生意做得挺不错,姜娥的服装店更是日进斗金。设计师也不只是姜锦这个业余的了,从国企那边挖了两个人。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没次有新样式,姜娥还是要让姜锦先过过目。

  一年下来,姜锦分红不少。买房子并不愁。姜锦就索性买了两个四合院,还怂恿着姜娥也买了一套。

  老四合院价格不菲,她从姜槐那儿借了好大一笔钱,把个戴红英给心疼的:“一套房子就十多间屋子了,足够住的了,干嘛买两套?借这么多钱啥时候能还上?我和你爸又不能替你们挣钱了。”

  戴红英还挺舍不得学校的清洁工工作,姜大山的卤肉,一个月上百块,足够一家子七八口子吃的了。这以后全没有了,坐吃山空的,咋过日子?

  “我这不是上班了吗。再说,我写书也能够挣钱,二姐哪儿还得给我分红呢。”

  “有钱也不能这个花法!”闺女写书确实挺挣钱,可是,大部分都捐出去了,也留不下多少。再说,闺女已经这么累了,她是真不赞成她这么忙活。

  姜锦两套房子都没有怎么装修,就是收拾干净了就搬进去了。

  一套大的,一家人住,那套小点儿的,她就自己留作了别院,给自己写作的时候用。

  真到搬了家,戴红英两口子并没有闲着。以前的时候,孩子们都在学校的附小里读书,抬脚就到,也不用送,现在住的地方离着学校远,每天要早上送,晚上接。就这样要管家,要接送四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六月。戴红英两口子也是忙得团团转。再加上,他们把小花园给弄成了菜园子,就更没有闲功夫了。

  管家,管孩子,管菜地,没多久,戴红英两口子倒是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学校里的风波很快过去了,这场风波虽然对姜锦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到底是影响了她的“仕途”,上级领导本是想培养姜锦的,否则也不会让她入党、进学生会。这次留校,也是想让她先在团委或者院系里任个职的。可是,没想到姜锦是这么一个易招黑的体质,学校里决定观望观望再说。

  这一再说,就成了无期。

  姜锦也不放在心上,反而感觉这每天家--学校的两点一线生活挺好的。再说,家里的四个熊孩子到了狗也嫌的年纪,她也没有心力再去操心别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她还是先管好自家的娃吧。

  魏世华过意不去,还想让姜锦再去自己手下任职,姜锦推辞了,她感觉单纯的上班和静静的写作,更适合自己。

  不管怎么变化,姜锦还是那个爱静的宅女。

  慢慢的,一批批的学生走,一批批的学生来,人们慢慢也忘记了“六月”正是学校里的那个美女老师。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