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怎么也得想办法把媳妇养活好了。
陈宵本来并不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当初参军,因为在军队里能够吃饭饭,为了留在部队里,他在前三年就积极努力的干。
三年后顺利留部分,他又为了每月多发的那几块津贴而努力升级。再后来,为了多得些补贴,每次都积极申请进越南境内。
现在好容易是连长了,也算有了前程,不会光身子复员。又娶了媳妇,他原来的想法是在部队老老实实熬个两三年,攒点钱,然后安安稳稳的回地方,怎么不得在镇上弄个派出所所长当当。到时候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舒坦。
可是,照现在这样,别说攒钱,原来的账也还不了。自己还欠营长二三百呢。
不行,以后不但不能熬,还得更好好干,争取这两年里当营长,营长一个月六十多块钱呢。补贴也高。并且,光老老实实的干还不行,得想办法多立功,利巧功,多得奖金。
至于要如何立功,现在还没啥名目,可只要想,还是能够有法子的。工程兵比别的普通的兵士要好些,一是,能够学到技术,二是,提倡发明创造。
陈宵想起媳妇那一柜子的书,下决心到部队也要积极学习,寻找突破的捷径,为养好媳妇而努力。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爱省钱的老婆容易失去老公的珍惜,一个爱花钱的老婆,容易引发男人的事业心。
☆、开启宅斗新生活?
陈宵走了,姜锦这儿正式步入了日常的婚后生活。
每天就是早上起来去上学校讲课。
上学时间和上工时间是一样的,大约早上八点,上三到四节课,至于是三节还是四节,看老师自己的。学校里没有下课铃,也没有钟,村里原来的钟都当封建迷信的四旧给破了。唯一的一口破了的钟挂在了大队部里,上下工的时候敲钟为号。
一般就是估摸着时间,看这个屋里放了,另外一个屋也放。
校舍是原来的一个地主家的仓房,青砖筑墙,青砖铺地,窗子高而小。唯一的好处就是下面铺了太多的石灰,虽然近百年的老屋了,地下铺的砖头都有些松了,却并不潮,而且屋顶子还高,方木的房梁粗而结实。整个屋子,除了窗子太狭小,还是相当的敞快的。
桌子都是搭的土坏台子。半米一个土墩儿,中间里用了土坏搭了,上面抹了黄泥。中间是过道,两边各一排,八列,一排里六个墩儿个,正好一块土坯一个人,能够坐六个人。
一二年级合起来四十四个人,一年级二十四个,坐了南边那几排,二年级二十个有,坐了北边几排。
姜锦第一天上课,一进屋,一屋子的小泥猴子。嗯,没有排排坐分果果的干净漂亮的小孩子,全是泥猴子,还瘦。
小姑娘们还干净些,虽然那衣服多数也是脏得看不出颜色,关键是那些传了不知道几个人的衣服有颜色也掉得差不多了。好在上衣下衣还全着。小男子们就随意多了,一个个穿着小裤衩,上身是同样是看不出颜色的马甲,都不系扣子,黑肚皮全露着。瘦瘦的胸膛和肚皮上让汗水冲了一道道的沟。显出一点别的颜色。这也幸亏是夏天,他们成天玩儿水,身上的泥没有形成陈垢。
那鞋子更是不用说,露脚趾的,露脚跟的,趿着鞋子的,噢,还有索性光了脚丫的。
虽然一个个都是皮猴子样子,但是因为是新老师,孩子也有点新鲜劲儿,第一节课,除了有上厕所的,倒没有其他事件发生。
从此,姜锦的教师生涯开始了。
姜锦每天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做一遍八段锦,然后收拾家务,开土种地。陈萍帮她把两个水缸挑满水。然后也帮她开土种菜。
她们在院子西墙翻了土,种了一些晚黄瓜和晚豆角。又在院子外面沟沿上,开了一小块地,洒了些白菜种子。白菜长得快,一二十天就够吃了。
到七点多,陈萍回家,姜锦自己做饭吃饭。
八点步行穿越整个村,到村东头的学校去上课,路程大约有八百米。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放学回家,做饭,吃饭,休息。下午两点左右再去学校,上到下午六点,放学回家。吃晚饭,然后陈萍从老院儿过来,一个做针线,一个看书写字。到九点,按时上床睡觉。
至于吃的菜,一般就是陈萍晚上过来的时候捎过来,也有时候早上去摘。
日子规律而惬意。
与此同时,陈家也正式分了家。
自由地是队里分的,一口人一分地。秋后再分开,现在还是一起吃菜,一起收拾。
鉴于各家都要置办东西,陈母把手里有百十来块钱,一家给了二十块。
买锅碗盆筷的,也完全够了。
新院子里东墙西墙都搭了棚子。做厨房、柴房和饭厅。东墙一家,西墙两家。相对来说,东墙这边的棚子宽敞一些。钱玉秀直接不客气的要了这间。汪金花和张桂兰本也怕和她靠得太近,两人倒都没有争执,这样老大一家和老四一家就要了西墙的。
四间房子住了三家,院墙是不能垒了。鸡还是要养的。陈宽、陈容陈宝弟兄三个就在南墙大门的两边各弄了个栅栏。东边那个照样归了钱玉秀,西边这个,老大老四两家合用。
钱玉秀泼辣,不要面子不讲理,陈家人一家子本来都不是有脾气的,陈母更没脾气,汪金秀好面子,张桂兰性格面,一大家子除了陈萍偶尔刺刺她,别人是能退就退。
52书库推荐浏览: 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