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寒瞪眼问道:“家里的被子也要做新的?”
李如意轻声道:“当然。冬天那般冷,就算有了火炕,也需要棉被。”
李英华想到往年冬天的夜里为了不被冷死都得跟李敏寒钻一个被窝取暖,挑眉道:“咱们家的棉被里面装的不是棉花而是芦花,这么多年早就破烂不堪,一点都不暖和。我支持五妹。”
“那好。我也支持五妹。”李敏寒特意瞧了李英华几眼,见后者压根没有问为什么要做两身新衣,心里暗喜。
掌柜的亲自出来见李家兄妹,得知李家还要买四十斤上等棉花、三十斤中等棉花,脸上笑意更胜,这可是大买卖,一定要让李家满意以后再来买,打了算盘算出总共六两白银七百个铜钱,直接免掉五百个铜钱。
二十里外的长平县城,李山带着李石正在一家门脸不大的布铺买布。
67终于团圆
李山怀揣血汗挣来的铜钱,脸上洋溢的笑容在听到小二报的布价后渐渐消失。
燕城的物价比长平县城贵。李山特意在回家的途中来到长平县城买布,没想到县城布铺的布仍是很贵。
李石跟着李山走出布铺,大大咧咧的问道:“大哥,我们不给如意买布啦?”
李山缓缓道:“我们去金鸡镇买布,那里的布比县城便宜。”
空气里飘荡着甜香的气味,李石狠狠吸了几下鼻子,指着香气的来源不远处的一家点心铺,兴高采烈的道:“大哥,我们买月饼回家吃。”
一个穿着九成新青棉布长裙的老妇人气呼呼的从空无几人的点心铺走出来,叫道:“你们家的月饼味道比李家混糖月饼差多了,还卖的这么贵。哼,我不买了。”
“这家月饼卖的贵,我们去别家瞧瞧。”李山的记忆中前面还有点心铺,就带着李石往前走了走,不一会儿就看到秦家点心铺子。
这家点心铺子的月饼便宜,买的主顾很多,小二忙不过来,秦掌柜亲自过来帮忙。
李山瞧了几眼,这几样月饼在金鸡镇都有卖,再想到首饰铺的首饰肯定也比金鸡镇的贵,干脆不买了,直接出了县城奔赴金鸡镇。
礼村在长平县与金鸡镇的中间,李山为了省几个铜钱,路过家门口都没有回礼村。
兄弟二人步速很快,走到金鸡镇,直奔布铺、点心铺子,买好东西,归心似箭回家。
进了礼村之后,凡是看到李山兄弟的村人,无不面带笑容的上前跟他们搭话
“这不是李山、李石头吗?你们可回来了。你家人下午还赶着驴车去趟镇里。”
“李叔回家过节了。”
“李叔好。石头叔好。”
“李山、李石头有空去我家吃饭。”
以前李山兄弟去外面打了几个月工回村,也就是关系好的村人打声招呼,可没有这么受欢迎,连憨傻的李石头都察觉出来今日的不同。
马氏正在院子里摘菜,准备今晚用芹菜、莴笋炒猪肉片。
这不托李家的福,四狗子、五狗子在李家干了几天短工,今个李家给五个短工每人补发了一斤猪肉过节吃。许家两个短工得了两斤猪肉。
马氏抬眼看到从村口那边走来两个人高马大的汉子,站起来瞧清楚了,高声道:“四狗子,快去李家告诉你姨,你李叔回来了。”
四狗子箭般从厨房里面射出来奔向李家,隔着十几丈就朝在院子里喂鸡的李英华叫道:“英华,我李叔回来跟你们过节团圆!”
李英华一脸惊喜,朝堂屋里面坐着干绣活的赵氏大声道:“娘,我爹、二叔回来了。我去迎他们。”
“你爹、二叔终于回来了。”赵氏竟是有些喜极而泣,激动的放下绣活起身扶着腰身往出走。
李如意正在厨房炸肉丸子,油锅里的滚着二十几个肉丸子,眼瞅着一个个变成金黄色,火候要是过了就得炸焦了,飞快用筷子把肉丸子夹出来。
李福康在一旁帮忙烧火,激动的从小板凳上跳了起来,“五妹,我去迎爹、二叔。”
李英华接到李山兄弟,就立刻把李石背的大包袱抢过来背上,“爹,二叔,你们总算回来了。”
李山看着肤色红润眼睛有神的三儿子,个子竟比几个月前长高半个头,看来家里伙食很好,低声道:“昨个王夏至给我带了口信,说你和如意被曲红打了。我心里担忧,今个一早与你二叔结了工钱就回家。”
李英华气愤道:“曲红骂娘骂的很难听,五妹把曲红打了。”
李山心里咯噔一下,担忧的问道:“你娘有没有气坏身子?”
李英华忙道:“没有。我娘才不会中了曲红的计。”
李石笑嘻嘻问道:“英华,你有没有想我?”
“想了,我们每天都想你和爹好多回。”李英华望着生父与二叔晒得黝黑的脸,干裂的嘴唇,身上穿着破旧不堪的衣裤,不用问也知道修建城墙非常辛苦,一时心里竟有些心酸,忍不住道:“家里做买卖赚了银钱,买了两头驴,五妹说不许你们再去外面做苦工。”
“我们家有驴了,太好了,我要骑驴。”李石瞧到了站在篱笆栅栏外面的赵氏,欢喜的狂奔而至,“嫂子,我和大哥回来了,你有没有给我生小侄子?”
52书库推荐浏览: 冷香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