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叹了口气,久久没再出声。
☆、335 一人一马一片心
几个人先聊了一会儿,不多时谢枫就喊了隔壁他叔叔过来。
家里也没个男人,其实就是请过来陪着李长福聊聊天。
梅氏见这边不会冷场,这便要去厨房了准备晚饭了,高氏和李玉娇也不好袖手旁观,也跟着一道去了。
谢桃平时没少被她娘使唤着下厨房,她也不爱去,还拉着李玉娇一起去她屋里绣花儿。
李玉娇笑道:“你不是说我烧的饭菜好吃么,晚上不想尝尝我的手艺了?”
谢桃有些犹豫不决,既想和李玉娇一起绣花,又想吃她做的菜。
李玉娇笑笑,也不等她的回复,径自就跟着梅氏他们去了。
晚饭吃的很热闹,也很开心,每人各自还吃了一杯酒。
若不是李长福现在还在养身子,怕是要和谢家小叔一起喝光一坛酒。
吃完饭后,高氏和李玉娇还要帮着收拾桌子,被梅氏坚决拒绝了。
又说了一会儿话以后,李玉娇一家人这开始往自家走。
这不出门不知道,一出门恨不得也是吓一跳了。
不过是一顿饭的功夫,外面的雪就堆积起来了,来的时候才刚过鞋底,现在已经没过鞋面了。
梅氏见了,忙从家中提了一盏灯笼出来,递给了李玉娇。
道:“积雪深了,路不好走。我怕你们一盏灯笼不够用,把我这盏灯笼给你提回去。”
李玉娇接过灯笼,自是谢了不提。
只是没想到雪会这么快就积压起来,李玉娇他们一家人穿的布棉鞋很快就被浸湿了。
李长福便说:“我们不要走这条大路了,下面全是黄泥巴。一下雨下雪的话,下面就是湿的,黄泥巴弄到鞋子上还不好洗。我们走小路,那边是铺的小石子,绕是绕了点,但是好走。”
“那我们就走小石子路吧。”高氏便就跟上了李长福。
李玉娇听爹娘在前头有说有笑的,就跟在后面慢慢的走。
这条小路上还没人走过,只有她们一家三口的脚印,李玉娇就专门踩李长福踩过的地方,走的很慢。
等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高氏回头一看,见自家姑娘居然还落后一大截。
就朝李玉娇喊:“娇娇,你怎么那么慢,走快一点吧,我在这里等你。”
李玉娇扬了扬手中的灯笼,道:“娘,你这么怕冷,还是和我爹先进屋吧,把火拨旺一点,我一会儿回去把鞋子给烤干。”
西北风卷着卷儿,呼呼啸啸的,确实冷的很。
高氏不过在雪地里停顿了一小会儿,便就浑身打了一个颤。
她便对李玉娇说:“那你搞快点,别磨蹭了。”
说着和李长福一道先进了院子。
李玉娇还是继续踩着李长福的脚印子慢慢在走。
其实她挺喜欢下雪天的,静谧又干净的感觉,还有……美好的回忆。
她打着灯笼在地上找李长福的脚印,看着看着,忽然瞪大了眼睛。
因为雪地里除了爹爹的鞋印外,似乎还有其它动物的脚印。
这个脚印她不陌生,正是马蹄印。
这马蹄印很深,但也已经被后来下下来的雪给微微盖住了。
李玉娇的心跳忽然加快了起来,她眼前倏地闪过一幅画面,她仿佛看见一个男人,坐在马背上,在她家门前望了许久,迟迟没有离去……
☆、336 希望我今夜留下么?
那一刻,李玉娇几乎是莫名的就断定了。
刚才谢鹤江一定是来过了。
且他匆匆赶来,也是先来了她家。
因为她刚才便是在谢家吃小年饭,若是刚才他就回去了谢家,她定是能见到他的。
谢鹤江早就说过,大年三十那会儿,天台山的烽火台怕也是要建好的,到时候他必须拔营前去下一个山头了。那个时间段,他怕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开的。
由此可见,这次小年夜,他若真能回来,也是不易。
往后再见,也是更难。
李玉娇不想这次在错过见面的机会,立刻就去追寻雪地上的那马蹄印。
地上只有一段路是有单独的马蹄印,再往前,马蹄印一侧还多了一双大脚印子。
李玉娇见状,心中一喜。
既然不是骑马,而是牵着马在走,想必也不会走远。
便立刻提了裙子,往前跑去。
高氏此刻已经进了堂屋,正在掩门,抬头一望,就见李玉娇提着灯笼往大路上跑。
高氏急了,高声喊:“娇娇,你上哪儿去?”
李玉娇忙回头,随便编了个理由:“娘,我刚发现有点东西落在梅大娘家了,我回去取。”
说着头也不回就继续往前跑去了。
高氏又叫了声:“明天天亮了再去就是。”
可一看人都跑没了影儿,想着一会儿等她回来了再教训。
再说李玉娇,用了自己最快的速度往前跑,总算看见了前头的一人一马。
但不知怎的了,前头的那一人一马似乎是在被她看见的那一瞬,就加快了速度。
李玉娇此时也已是气喘吁吁,便不再跑了,站在原地大声的喊:“谢大哥!”
见前面的人没有反应,李玉娇又叫了声:“谢鹤江!”
52书库推荐浏览: 拔刀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