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地主婆_香椿芽【完结】(417)

阅读记录

  生活应该富裕的,却因为穆功闹得生活拮据,穆功弄的钱,偏了小寡妇很多,穆功就是为了让小寡~妇的生活富裕享受,好心甘情愿的跟着他,成天的要钱,用功名控制了穆长远一家人。

  致使穆琳和父亲二人丧命,田氏差点没有饿死。

  罪魁就是穆功和小寡!妇……

  前穆琳的命运那么凄惨,穆琳就认为是她的前世,有机会怎能不报仇。

  周氏上赶着给穆琳送机会,穆琳不会主动害人,这些人活的腻味了,想死,就随他们所愿吧,他们这是心甘情愿的死啊!

  穆琳得到了周氏的死信儿,心里已经了然,穆功没有樊氏的约束了,和小寡~妇是明铺夜盖了。

  穆琳的暗卫频频的往回送信,穆琳对穆功的作为了如指掌。

  穆功作死作到了边缘,还想要她的钱吗?

  穆琳的暗卫使了人,提醒周氏的娘家人,周氏是被人害死的。

  周氏的弟兄比周氏不善,听了这话,哪能不动心?

  周氏要来三千银子的话很快传到周氏的弟兄耳朵里,能不惦上吗?

  三千银子,这辈子他们也没有见过,威胁穆功夺过来,就是周氏弟兄的本性。

  他们没有想给周氏报仇,就是惦记穆功手里的银子。

  他们来威胁,穆功不怕,他是皇后的伯父,别说杀了周氏一个,就是杀个十个八个的,也是没有罪责的,谁敢惩治皇后娘娘的亲伯父?

  穆功有恃无恐,把周家人提的条件视若罔闻,周家弟兄大怒,告到县里。

  穆功财黑,不舍得贿赂县官,只用他是皇后娘娘的伯父威胁县令,县令真的不敢查案。

  周氏的尸体已经下葬十天,穆琳的赏赐也没有到,穆功有点发慌,难道穆琳不理会周氏死不死?

  县官不敢管,周家告到府衙,就是为了让穆功害怕,把银子掏出来。

  穆功没有收到穆琳的赏赐,认为是穆琳给了三千,暂时不想掏了。

  穆功视财如命,怎么会给周家钱?

  周家弟兄天天告状,告倒穆功三千银子就是他们的了,应该是周氏的赔命钱。

  府尹拘了穆功上堂,穆功文化人儿会说且斯文,府尹不认为穆功会杀人,男人有外遇也不至于杀妻子,女人是管不了男人的。

  尸体臭了,怎么验尸,府尹问完了,就宣布退堂。

  穆功一文钱不舍,周家告状花了路费,吃喝的钱,他们不会甘心,都是贪心不足的无赖,就是滚刀肉,周家人跑京城来了。

  没有那三千银子,周家人知道穆功是穷光蛋,连县衙他们都不会告,周氏没有做到让弟兄为她舍出路费伸冤的程度。

  穆功的祸根就在三千银子……

  周家人到刑部告状,刑部的官差也没有为难他们,没有让他们滚钉板,这个大唐是没有滚钉板的刑罚,十三做了皇帝刑律纠正了不少,谁家没有真正的冤情,也不会跑到刑部来,让被屈含冤的百姓可以伸冤,把下边赃官的行为可以传到上边来。

  这是穆琳的主意,这样可以吓住不少贪官,使那些官员自觉的管束自己,府尹和县令,不敢接这个案子,受害者告到刑部来,刑部就得接这个案子。

  府尹和县令都担了罪责,不能为民伸冤,会受国法制裁,以为皇帝的新律是摆设,县令和府尹全都给降了级。

  公平断案将功补过,他们才可以免去罢官,十三这个律法却是第一次实行。

  前不久穆琳给十三提议的,十三发布的律条,这些都是穆琳的暗卫遣人告诉周家兄弟的,周家兄弟才有这个胆量进刑部。

  刑部给了府衙县衙批文,责令府衙监督县令审案。

  府衙都糊涂了,怎么皇后娘娘的伯父有人告也得审啊!自己都受了处罚,要不是县令推诿,他怎么会被降级?他最恨的人是县令,决心等着报复县令。

  既然皇后娘娘不包庇娘家人,这回可得把县令监督好了,他要是敢收穆功的贿赂,自己可得好好地踩他几脚。

  等穆功被传上堂就傻眼了:“我是皇后娘娘的伯父,你们谁敢审我?”穆功满身傲气的鄙视县令:“你不怕丢了乌纱?”

  县令正气得急眼,因为他不审穆功被刑部责难,这就是皇后娘娘不护着穆功的表现,这些天他一个劲儿的调查穆功和皇后娘娘的关系,早就听说,不是太准的信儿,这回就彻底明白了。

  穆功还自作多情的喊是皇后的伯父,皇后根本就不会救他,被卖了的姪女会维护他吗?

  只要皇后不维护他,县令就是敢下狠手,穆功瞪眼不承认,仗穆琳的权势。

  县令给他上刑,他也不会承认,咬牙大骂县令:“你想屈打成招,你是不是李茂一党的,恨皇后娘娘,把我打成杀人犯,用来对付皇后娘娘!”穆功很会说的,他很有理由。

  仵作提醒县令验尸,臭的烂透了,还怎么能验尸,县令也怕把穆功打死也不招,到时交代不了,只有验尸。

  这一桩轰动刑部的大案,穆功还是皇亲国戚,闹得举国上下,人人皆知。

  验尸现场聚集了无数的人,百里之外都有来的。

  这尸周氏没法验了,烂成了一滩泥。

  把仵作熏得呕吐,肠子就快吐出来了。

  仵作要逃离,县令也不想破这个岸了,周家人不干,坚持验尸,周氏死的一定是穆功害死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香椿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