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姜氏预料到的那样,让顾辉去处理他媳妇的事儿,人家根本就不当回事儿,没听见李氏受到什么惩罚,小日子该怎么过的还怎么过。
不过,顾川却是将众人全都聚在了一起,说的当然不是老大媳妇的事儿,而是他要分家和辞官的事情。
“爹如今还不到50岁呢,怎么就想着辞官了?”老四率先道,礼部尚书如今已经六十有九了,还不肯致仕呢,他爹这才哪儿到哪儿,而且虽然年龄快要50了,但是看面相、看身子骨,说刚满四十,甚至三十几岁,都会有人相信的,可以说是六部当中年纪最轻、脸最嫩的尚书了。
顾川轻咳了两声,“爹于官场并无留恋,以前你们年纪小,家里总得有个顶事儿的人,但是现如今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有出息了,爹自然也就放心辞官了。”
除了姜氏以外,能理解的人并不多,毕竟按照顾川现在的年龄和官位,在待上十年左右,说不定就可以为相、官居一品了,这大概是所有官员都梦寐以求的事情,顾川仅仅止步于正二品,难免会让人觉得可惜和遗憾。
而且这几个儿子里,官职最高的也仅仅是正四品,一个老二,一个老四,能顶门立户是不假,但是也都比不得顾川。
所以众人是劝了又劝,但是奈何‘老父亲’心意已决,而且光是辞官还不够,还要给大家伙分家,如果头一件事情是大家都反对的,那第二件事情,赞同和反对的人大概就是一半一半了,不分家住在伯爵府,固然说出去好像能让人高看一眼,但是内里并不是没有苦楚,明明都不差钱儿,偏偏要一家子人挤在一个小院子里,正妻和姨娘住一个院儿,嫡子和庶子也住一个院儿,当然了不管是正妻和姨娘,还是嫡子、庶子、嫡女、庶女,通通都在一个院子里住,尊卑体现的不够明显不说,关键是太挤了,若是有个小孩子哭闹,那全院子里的人都能听到,别提有多闹心了。
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想着要搬出去住的,最起码一家人住个三进的宅子,不需要那么挤了,也可以避免很多尴尬事儿。
作为颇有威严的一家之主,顾川决定了的事儿,基本上没人可以改变,辞官的折子很快就递上去了,但是皇帝不肯批,国库这些年有多富裕,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他也是真舍不得这么一个‘钱搂子’离开。
皇帝不批,顾川就继续上折子,反正是打定了主意要辞官,他都已经辛苦了将近20年了,也该舒舒服服的享享福了,四处走一走、玩一玩,再收集点实用的好东西,免得下辈子吃苦。
八封辞官的折子摆在御案上,这辞官的决心可以说是很大了,太过恋权的臣子,皇帝不喜欢,但是一点儿都不爱权的臣子,也让皇帝头疼的很。
第75章 假正经爸爸(完)
当儿子的拧不过当爹的,当臣子的拧不过当皇帝的,所以哪怕连上了八封辞官的折子,皇帝都没给批,不过君臣俩也达成协议,再干三年,三年后再辞官。
辞官的事情暂缓了三年,不过分家的事情可就没人能管顾川了,反正家产都已经分好了,儿子们也都各有自己的宅子,立马就分。
有分家后半个月就搬出去的,也有一个月把东西才收拾利索的,当然了,也有像老大一家硬在府里住着,拖拖拉拉不愿意搬出去的,但是又怕人笑话,一直挨到最后,生生拖了大半年,才算是搬出去。
顾川又在任上勤勤恳恳的干了三年,辞官的时候被加封为正一品太子太傅,虽说是个虚职,但是品阶上是绝对拿得出手的,也算得上是皇帝给他的恩宠了。
而这时候,定安侯府的继承人居然还没定下来,也不知道兄长是怎么想的,这又不是皇位,传承下去也不过是一个伯爵罢了,硬生生的想了这么多年。
不过,这就不是顾川能管的了,家也分了,官也辞了,是时候带着夫人四处走走了,至于那些姨娘,生了子的,去儿子府上住着,没有儿子的就在伯爵府住着,左右会好好供养着她们,但府里的事务就容不得她们插手了。
顾川和姜氏这一走就是八年,祖国的大江南北可以说都去过了,走走停停,过得倒比在京城时快乐的多,若不是兄长病逝,顾川可能还不会回来。
定安侯虽然比顾川大了12岁,但是身子骨不错,毕竟是用灵泉水调养过的,走的时候已经68岁了,当然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年底下几个儿子为着爵位一直闹腾,可能还会活得更久一点儿。
纠结了这么多年,爵位到底是由长子继承了。
办完兄长的丧事,顾川并没有在京城多停留,哪怕这时候,老二和老四都已经官居正三品,老六就更厉害了,虽然年纪比两个兄长小,但是却已经迎头赶上,如今也已经是正三品,而且是被新帝破格提拔的。
当然有成才的儿子,就有不成才的,老大还在从五品的官职上,能力不足,而又名声有瑕,前途也就那样,可能是他自己也知道,心已经不放在政务上了,甚至也有了辞官的打算,还过来找顾川商量过,想着辞了官以后去家学教书。
家学的夫子最差的也是秀才功名,这时候又不兴有什么助教,顾川倒是也能安排老大去家学的夫子,但那不是误人子弟嘛,不只是误了人家读书,某种程度上也会误了人家的名声。
别说是同族的人了,就算不是一个族里的,顾川也不想把大儿子放出去霍霍别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邈邈一黍 快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