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九笙换好衣服,见时瑾等在临时搭建的休息室外,正看着苏问的门口。
她走过去:“看什么?”
时瑾说:“苏问。”
她顺着看过去,苏问休息室的门没关严实,敞了一条门缝,只看到苏问大喇喇搭在躺椅上的一只手:“他怎么了?”
时瑾收回了目光,牵住她的手:“刚才拍戏的时候,他抱了你一下。”
这是整部电影,最大的尺度。
莺沉和容历只有一场吻戏,不过两边用的都是替身,至于是深吻还是什么,姜九笙还不知道。
她笑:“所以?”
时瑾毫不掩饰他的醋意,不太爽:“看他不顺眼。”
“……”
回了车上,时瑾给秦中拨了个电话,简明扼要地吩咐了一句:“查一下苏问。”
然后,电话便被他挂断了。
姜九笙不解:“查他做什么?”
“刚才我看到他换衣服了。”
她更不解了:“然后呢?”
时瑾温声解释:“苏问的后腰有一个刺青,是西塘苏家的族徽。”
哦,苏家的人。
第二卷 327:养胎一二三事,锦禹褚戈亲亲(一更
“苏问的后腰有一个刺青,是西塘苏家的族徽。”
哦,苏家的人。
月底,苏问去了一趟西塘,本来是要去看宇文听比赛的,飞国外的机票都订好了,苏津说他病了,缠绵病榻起不来,苏问只好连夜赶回去。
苏家人都在,老老小小一大家子。
“老四,你回来了。”
说话的是苏家的老二苏丙羡,年将五十,算起来,比苏问都大了好几轮,年纪可以当他爹了,面上还要卑躬屈膝。
下面几个小辈,都比苏问年长,纷纷低头喊四叔,一个比一个拘谨。
苏家的人,都怕苏问,老爷子也说了,除了老四是主子,剩下都是打工的,能不怕吗?被扫地出门也是苏问一句话的事情。
苏家主宅是旧地主时留下的祖产,装修古色古香的,一大家子都站着,只有苏问坐在首位上,下人上了一杯大红袍,他端起来,稍稍抿了一口,扔了句‘太浓’,下人立马战战兢兢地退下去重泡了。
放下茶杯,苏问懒懒念了声:“苏必青。”
苏伏上前,低着头,恭恭敬敬地喊:“四叔。”
他抬抬睫毛,觑了一眼,没什么表情:“去祠堂跪着。”
她一动没动。
苏问换了个姿势坐着,两手搭在椅背,一派闲情逸致的姿态,只是语气逼人:“不听?”
苏伏没做声,她父亲苏丙邺替她出面:“老四——”
苏问懒得听:“就跪到你昏倒为止。”瞧都没瞧他那大哥一眼,招招手,把老管家叫过来,吩咐说,“倒下后,就把人给我扔出苏家大门。”
老管家连连称是。
苏丙邺被下了面子,挂不住脸,面上一阵青一阵白的:“老四,你这是什么意思?”
下人端来了新沏的茶,哆哆嗦嗦得奉上一杯。
苏问尝了一口,没说什么,让人退下了,茶杯搁下,手里还把玩着茶盖,语气漫不经心似的,不咸不淡地说着:“我苏家不窝藏逃犯,没有报警,你们父女两就该烧香拜佛了。”
苏丙邺被堵得喉头一哽。
满屋子的老老小小,没一个敢做声。
“咣。”
茶盖被苏问随手扔在一边,他抬抬手,下人立马递过去一块手绢,给他擦了擦手,一条腿踩在椅子上,他跟个祖宗似的:“今天我就把话放这里,惹是生非我不管,有本事别让我知道,我懒得管你们,不代表你们能胡作非为。”顿了一下,他抬眼皮扫过去,“懂?”
尾音往上走,语气嚣张又危险。
苏问打小这样,老爷子惯的,让家里其余三个儿子以及若干孙子孙女给他当马骑,一个爹生的,天差地别的待遇。
等苏问走远了,苏家老二才敢置气:“哼,还真当整个苏家都是他的!”
老三苏丙文低声提醒:“小心说话,他可是老爷子的心头宝。”
老管家过来,请大小姐去祠堂。
苏伏攥着手,指甲把掌心都掐破了,苏丙邺只对她说了一个字,忍。
后院东厢,是老爷子的住处,一进门,大堂最正面就是一鼎铜炉,铜炉上面挂了一幅画像,画像有些年岁了,纸面泛黄,笔墨丹青,绘了一个女子,穿着骑马装,英姿飒爽。
画中的女子,是苏问的母亲,肖桐。
肖桐出神书香门第,三十年前,被苏津瞧上了,硬是强取豪夺掳上了山,苏津年轻时,女人成堆,走肾不走心,遇到肖桐后,才栽了个彻底,从此收山,关起门来宠媳妇,只是肖桐福薄,育了一子,产后身亡,只活到了二十五栽,此后,苏津吃斋念佛,不问世事了。
除了苏津的东厢,还有祠堂,都挂着肖桐的画像,苏家众人,每逢初一十五,都是要沐浴焚香行叩拜礼的。
苏津一听屋外的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扔下佛珠跑出去:“问问,你来了。”
除了苏问,这东厢院,谁都不能乱闯。
52书库推荐浏览: 顾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