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待他到了兆佳氏府邸门前,石咏才省起,他没带名帖,不仅没带自己的,更没带十六阿哥府的,此刻登门拜访,其实很有些失礼。
可是事到临头,毫无办法。石咏只能硬着头皮求见,问起老尚书马尔汉。幸亏那门房在上承德来的路上曾经见过他一面,此刻带着惊异的眼光打量他一阵,便飞快地奔进内宅通传去。
石咏转过脸,向李寿苦笑一声:今天承德城里这事儿闹得这么大,又是搜查又是宵禁的,不晓得老尚书家的门房是否就此将他当做了歹人。
少时门房奔出来,为难地说:“好教石大人得知,我们老太爷养生,每天到这个时候,都已经歇下了。老太太曾吩咐过,任何人不得相扰,我们即便说急事通报,也进不去老太爷那里啊!”
原来老尚书马尔汉在康熙四十七年之时曾经得过一病,险些不治,被救过来之后便听了于老太医之命,每日寅时即起,日落则息,这作息数年不曾改变,那身子骨,倒也是好起来些。
石咏眼见着天边最后一抹阳光渐渐散去,心里哀叫一声,暗暗地道:老尚书这睡得也……太准点了吧!
他立即想起佐领白柱,“那白柱大爷呢?”石咏急急忙忙地又问。
“白柱大爷在京里还有差事,昨儿赶回京去了,要十日之后才会再来。”
石咏眼看这不巧的事儿都凑一块儿去了,咬咬牙,问:“并非有意相扰,实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敢问府上老夫人在吗?下官厚颜求见。”
他实在没办法了,才打起后宅女眷的主意。但想尚书府的老夫人从十三福晋那头算起,可以算是他的长辈。他拜见长辈,应该不算是太过逾矩。
结果门房应道:“今儿尚书孙哈齐家老太太摆寿酒,请了京里的班子来唱戏。我们老太太出去应酬了。原说了要晚点再回来的,可是看街面上这情势……”
门房不说石咏也明白,因为早先十六阿哥遇袭,城中宵禁,女眷那边,怕是更不敢轻易出门。也就是说马尔汉夫人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回来了。
石咏本想直接托门房递话给尚书府的太医,请人家过府,但想这位太医毕竟是圣上指明给马尔汉家的,若是不问马尔汉家人直接请去,之后对方面子上恐怕会过不去。
于是他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开口问:“那么,贵府上,还有哪位是能做主的?”
哪知这门房也是个愣的,登时答道:“有,英小姐在。听说英小姐一向是能做得了主的。”
石咏:英小姐?这是哪位?
他正犹豫着要不要求见这位“英小姐”的时候,门房已经往内宅走了,一面走一面说:“您等等!我托人去后院问问英小姐愿不愿见您!”
石咏怔在门口,转脸看向李寿,李寿也是目瞪口呆,小声提醒:“大爷,您……”
石咏这才又看看周身:他身上的衣衫沾了不少血迹,大多是十六阿哥的,也有他自己的,此刻都凝成暗紫色,干透了巴在衣衫上。这些还算好,关键是他左边面颊靠颌骨那一侧有一处伤口,一直没功夫处理,导致他糊了半张脸的血渍,看上去极为可怖。
石咏立即动手,想要擦擦脸上的血污。可就在这时候,马尔汉家的门房奔了出来,说:“石大人,您赶紧的,这就随我来吧!”
第111章 (捉虫)
如玉装扮妥当, 准备出门,转过头问妹妹如英:“真不去吗?”
这日尚书孙哈齐家的老太太过寿, 马尔汉家老太太前去应酬, 自然不忘带上两个如花似玉的侄孙女。然而如英则借口身上不爽利, 留在家里, 不肯出门。
如玉要走的时候,如英穿着家常的衣裳,将头发随意挽了个纂儿, 随随便便地倚在炕桌上捧着书本, 听了如玉的话,只笑着抬起头, 冲姐姐摇了摇头。
如玉叹了口气, 说:“我的小姑奶奶,知道你不耐烦这些个应酬, 可这机会, 错过了就没了。”
这次到孙哈齐家吃寿酒的, 除了各家朝廷重臣的女眷之外,亦有两三位皇子福晋。明年大选在即,各家有几位皇孙已经长成的, 自然也要挑媳妇。说到皇家比说到别家体面, 因此马尔汉家的老太太才会特意携了孙女一同去。想来别家也会有同样的动作。所以如玉觉得如英平白错过这个机会,有些可惜。
如英却卷了手中的书本,掩口一笑:“有姐姐去,不就好了?”
如玉一怔, 方才想起她们是双生姐妹,相貌相似,福晋们相看一个,也能算是相看两个了。如玉省过来,登时笑骂道:“你这小蹄子,竟动的是这个心思!”
如英也嘻嘻地笑,笑毕却垂了眸,说:“姐姐,被夫人们相看,难道就这么重要么?”
这回的寿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家都听说了十四福晋今日也会前往。十四福晋膝下的大阿哥弘春,年纪已渐长,明年他身边就该指人了。如今十四阿哥是兵部的掌事阿哥,势头正盛,所以弘春这个适龄阿哥身边的位置,不少人都盯着。
如玉听了这话,被噎了片刻,随即劝道:“妹妹,你这话是有些偏激了。你自然以为那些高门大户出身的老太太太太们,相看起来,挑挑拣拣,就如选衣裳料子,你又何尝想过,她们择媳娶妇进门,也是为了长久一处过日子。万一真合不来,倒不如不娶的好。”
52书库推荐浏览: 安静的九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