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军中终于全知道了十三阿哥昔年的威名,军中的老将只管呵呵笑着教训后辈:“老虎不发威,别当人是病猫成么?”
这三四千人休整一日之后,又疾行两三日,到了赤村镇,立即转向东,快速往古北口疾行。这一路过去道路艰险颠簸,自不必说,连石咏也不确定事先备下的那些橡胶轮胎,够不够安然护送康熙这位老人家顺利返京。
好在这时终于已经能看见古北口的关隘了,十三阿哥在队伍最前头,支起身体,朝关隘的方向望去,忽然记起什么,赶紧取过了随身带着的瞭望镜,托在手中,将镜身左右旋转,终于调至最合适的焦段,将眼凑在瞭望镜一段,看了一会儿,突然放下了瞭望镜,长长舒出一口气,露出笑容,道:“五凤果然没让人失望!”
他将瞭望镜随手递给石咏,石咏接过,往古北口关隘看过去,只见关隘上的旗号打着一个“佟”字。
一时十三阿哥急命随行众人减速缓行,大军护着圣驾,缓缓行至古北口关隘跟前。立即有一队人马匆匆从关中疾奔至御驾跟前,大军冲圣驾齐齐拜倒。为首一名武官快马赶至十三阿哥面前,跃下马,冲十三阿哥打个千儿,道:“臣请十三爷安。”
十三阿哥此时也跃下马,将对方扶起来,道:“隆科多大人切勿多礼,快快请起!圣驾就在后面。”
石咏一瞅,还真是认得的。这位正是出任步军都统兼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但是步军统领与九门提督,辖区都在京中,与古北口这里的驻军没关系,隆科多能带兵赶到此处,听起来,应当是那枚虎符发挥了作用。
这时候隆科多颤着声音问十三阿哥:“十三爷,圣躬安?”
石咏在旁有些明白隆科多这种情绪,他们这样紧赶慢赶,又数次改了行进的路径,对于世人而言,相当于圣驾失踪了。且想必京中什么样的传言都有,隆科多被虎符调度至此,显然也心中惴惴不安,感觉自己押了一把很大的赌注。
正在这时,只听车辙声响动,康熙皇帝所乘的车驾驶上前来,一时停住。魏珠从车驾后面跳下,赶上来将车帘揭开。
康熙皇帝一弯腰,扶着弘历的手,从车驾中出来,立在车上,俯视着隆科多,微微点头,道:“隆科多,果然不曾负了朕对你的厚望。”
隆科多见康熙皇帝如此,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忙手一挥,带同身后的兵卒们一起拜倒,山呼万岁。
康熙一摆手,中气十足道了一声:“平身!”
隆科多等人伏在地上,听见这一声,几乎都以为早先塞外传出圣躬违和的消息是假消息。
“万幸没有赌错,万幸,万幸啊!”隆科多这么想。
第329章
康熙皇帝在从塞外疾行回京的过程中, 身体已经逐渐好转,这在古北口一露面, 便令八旗兵将与隆科多带来的京畿防卫诸兵将们打消所有疑虑, 纷纷拜倒在康熙面前。
就在这一刻, 石咏忽觉身旁十三阿哥一个踉跄, 往后退了半步,随即扶着双膝,面色苍白, 额头上冒出虚汗。他赶紧凑近十三阿哥身边, 让对方将身体的大半重量倚在自己肩上。
原本这会儿站在康熙车驾后面的十六阿哥这会儿见机甚快,从后面绕过来, 来到十三阿哥另一侧, 扶住十三阿哥另一边胳膊,与石咏两个, 一左一右, 同时架住了十三阿哥。
那边康熙沉稳地冲隆科多带来的兵将挥手致意, 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好几岁。石咏却清清楚楚地听见十三阿哥呼吸急促,痛楚难当。石咏心知肚明, 此前十三阿哥完全是凭借着一股劲儿, 从塞外硬撑撑到了这时候。如今见到大局已定,情势再无凶险,而皇父病体亦大有好转,他心里一松, 病魔立即战胜了心志,登时一发不可收拾。
偏生十三阿哥也是个要强的,康熙皇帝与众将相见,再缓缓进入古北口镇,全过程他都死撑着咬紧牙关,一声不吭。好容易康熙进了古北口镇,于驿馆下榻,石咏才和十六阿哥将十三阿哥扶去休息。石咏急匆匆地转出去寻太医,又拿了药赶过来,进门之前,只听十六阿哥对十三阿哥说:“……十三哥你这又是何必,回头朝中自然又少不了有攻讦之人……”
十六阿哥一贯是个明哲保身的性子,此刻肯对十三阿哥说这番话,是真拿这位当兄长来看待的。
石咏赶紧伸手一拦那太医,生生将太医拦在门口。
只听十三阿哥哑着嗓子道:“事到临头,哪里能想那么多?不过就只求一个问心无愧罢了。”
果然,康熙皇帝在这边缓缓回朝,一面命张廷玉快马来见,一面下令追查张家口“马贼”的真相。木兰围场的这次秋狝,就像是一枚试金石,试出了康熙信谁不信谁:比如康熙是信隆科多的,但绝不相信八阿哥,因为他的关系,连承德都不愿经过;又比如康熙深心里是信任十三阿哥的,毕竟他选择留下来伴驾的三名阿哥之中,只有十三阿哥有大将之才,有勇有谋,敢于决断,能够带领一队人马护着圣驾顺利回京。
可是这份信任,丝毫没让十三阿哥的日子好过到哪儿去。除了这次随扈,几番折腾,旧疾复发之外,正如十六阿哥所料,果然有不少臣子上书弹劾十三阿哥“自专”,指十三阿哥擅作主张,致使圣驾陷入险地。这些上书弹劾的朝臣之中,多以八阿哥九阿哥的旧党为主。
52书库推荐浏览: 安静的九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