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井_北辰海【完结】(698)

阅读记录

  而这个工程,因为是一九七五年的重大工程,还被称为“七五零一”工程。

  “七五零一工程”生产文件正式下达后,赣江省公安厅随即组成专门工作组,由厅长带队亲赴景德镇监督此项工程的实施。

  当时的陶研所集中了一批景德镇最优秀的陶瓷技术人才,从中选出四十余名技术过硬、政治进步、出身无问题的设计、制作和生产人员。

  包括了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王师傅,高级工程师徐师傅、刘师傅等人。

  当时对此项工程的组织和管理极其严密,参与工程的全体人员都经过严格政审,窑场四周设立岗哨,未经工程指挥部批准者,一律不得入内。

  凡历史上有“问题”的人,都不敢靠近窑场。从选料到成型,从配釉到彩绘,直至烧结、包装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员在一旁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

  可以说,秦瓷在没有制作之前受到的待遇,完全是“领导人”一般的待遇。

  整个制作工厂,瞬间化身为了“兵工厂”,安全工作十分地严谨。

  而且秦瓷的制作,可以说,真的是经过了千辛万苦才制作出来。

  其困难程度,不亚于任何朝代的瓷器。

  制作前,首先要从效十吨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料,来专门烧制七五零一号瓷器。

  期间,不知道淘汰了多少了半成品,或者品相不好、“五官不端正”者。

  而秦瓷上面的图案,则选用了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

  为什么选用梅花和桃花,是因为秦太祖喜欢这两种花,而且他专门为这两种花写过诗。

  特别是一首《卜算子・咏梅》,都上课本了。

  ・・・・・・

  在设计秦瓷茶具的时候,当时的设计师讨论了很久。

  比如说材质,比如说造型,比如说外观修饰等等,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才确定下来。

  据说,在茶具进行的设计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古诗,比如说当时的秦瓷要不要设计盖子,当时分为了两派。

  一派说不需要盖子,一派说需要盖子。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最后,由当时的负责人拍板决定,加盖子。

  这么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因为秦太祖工作繁忙,饮无定时,所以特意配备了保温盖;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用餐地点比较远,端来端去不方便,所以特意加了盖子。

  不能因为为了节省成本,节省原料,就忽略了对秦太祖的服务。

  所以在此之后,所有的瓷器均有盖,包括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

  秦瓷基本上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一类是艳丽的梅花,一类是粉嫩的桃花。

  当时“七五零一”秦瓷的研制数量为一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四千余件。

  也就说,成功率不到一半。

  然后,在从这四千余件秦瓷中,经过精心挑选,送发京都千余件。

  剩下的一部分送到湘南,另外一部分留在了赣江封存库房,作为备用。

  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这也导致了秦瓷的存世量越来越稀少。(未完待续。)

  ------------

  第518章 匆匆岁月 历经艰辛

  王爷爷将手里的照片一字排开,放到桌子上面。

  在照片的上面,无疑都是秦瓷。

  密密麻麻,数十张。

  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每一张照片的上面,都有一个人杯子,或是茶壶。

  楚云秋等着眼睛,看了半天,不由嘟囔道,“没看出有什么好的啊,就是一普通的瓷器吗?”

  因为东西在照片上面,属于楚云秋的多宝瞳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照片。

  照片的信息,他鉴定不出来。

  所以,楚云秋顿时懵逼了。

  他根本就不懂。

  楚云秋以为自己说话声音很小,但是被王爷爷听得一清二楚。

  “你懂个屁”,即使是王爷爷,也忍不住爆粗口了,直接白了楚云秋一眼。

  楚云秋不禁撇了撇嘴,不敢去争辩什么。

  “你还别不服输气”,接着,王爷爷将楚云秋好好地教育了一顿,让一旁的陆芷晴咯咯直笑。

  秦瓷可以说是华夏几代陶瓷大师集体智慧,空前绝后的结晶。

  他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经过了上百次的失败才制造出来的。

  当时华夏刚刚成立,百废待兴。

  条件十分地艰苦。

  为了设计和制造出“秦瓷”,集中了当时华夏最优秀的陶瓷人才。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秦瓷是陶瓷大师们呕心沥血的颠峰之作,也是他们高度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各施其才,在一类瓷器上集中了诸多大师的智慧,堪称空前绝后。

  秦瓷是与宋明时期官窑比肩的不朽艺术杰作,“秦瓷”已与宋明官窑瓷器一起,成为并立于华夏瓷器之林的颠峰艺术杰作和独特门类,其在工艺造诣上的成就,与宋明官窑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瑰宝。

52书库推荐浏览: 北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