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一直走口腹蜜剑路线的明大人,轻易不肯露出这般豺狼本色,如此气焰嚣张的样子却是因为朝中有人为他撑腰,据说内阁中那位独领风骚,爱好清谈的阁老乃是他的师公,养出这样的人徒孙,不知道那位只知清谈的阁老会不会觉得面上有愧。
那些玄学道理不知道有没有告诉那位阁老,该如何教导自己的徒子徒孙来着?
新皇登基后的内阁隐隐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在革除嘉靖乱政之后,休养生息,在各方面恢复“祖宗成法”,希望能以温和的方式,回复鼎盛如“仁宣之知”的时代。
另一派则是主张各方面的变革,两派从一开始截然不同的想法,就为未来的内阁内讧不断埋下了隐患,其中原因很多,并不仅仅是权力的斗争还有个人恩怨的原因。。。。。。
两党纷争不断,有人借先帝的《遗诏》,率先起难,矛头直指将当时未与内阁商议的老阁老,只与当时还只是还只是个翰林学士的张江陵两人秘密商定并起草成文的,完全将其他阁僚们排除在外,留下相当大的隐患。
因之前早有隔阂,再加上有人挑动,便被人抓住机会而大造文章。内阁之间的矛盾则随着高阁老与郭阁老不知为何流传在外面的一段对话。而公开暴露在朝臣的面前。
而经历过无数次内阁争斗的徐阁老,对于这种公然挑衅的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双方依然到了剑拔弩张之际,经验丰富的徐阁老采取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战略,抓住了有利时机予以反击,在其文官的猛烈攻击之下,意欲革新额一派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作为代表人物的高阁老不得不引疾求退。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哈,跟大家说一声,本文并不是纯历史文,虽然会有历史上的人物,但也完全虚构的人物,另外因为魏婉娘这个小蝴蝶的原因,历史的很多事情都跟原来不一样了,所以基本上算是半架空文了。
另外本章从“皇登基后的内阁隐隐分为两派,这一句话起到本章结束。”内容有参考过我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描写明朝中后期政局的书,但没有完全照搬,有略有改动,在此还是说明一下比较好,是韦庆远先生的《暮日耀光——张居正与明代中后期政局》,好了。
☆、对话
在高郭两位先后在言官的凌厉攻势之下,先后请辞。徐阁老一党在朝中暂占上风,风头之劲,一时无人敢当。
与此同时,他也正在慢慢失去新帝的宠信,将政敌赶出朝堂的徐阁老还未来得及欢呼,就迎来不得不“自请休致”的局面。
这中间的原因很复杂,纷争未平,即将又起,而身在青州的王朗跟明大人却是消息滞后不少,暂时二人只知道高郭二人请辞的事,对于后面徐阁老也被弹劾的消息,暂时是不知道的。
明大人只知是徐阁老他们占了上风,连前些日子因为爱宠逃走而气出的那场病,也一下子好了许多。
今日如此做派,也是因为王朗的当初之所以能起复,也是因为当初去京城拜见了属于高郭一党的人,在他们的活动之下,才获得此官职的。
从这方面上来讲,这两人也算得上是两个阵营的人。
所以今日他来不仅仅是为了书生的事,和背后那一点儿对于他来言九牛一毛的报酬,更多的是带着一种试探或者说是示威,他想要王朗做一个安分的下属。
但现在看来,怕是不能轻易地如愿了。
王朗看明大人如此做派,对他今日的来意,也猜到一二,不过是拉拢与警告这两者中间的一个罢了。
但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无论明代人是拉拢还是威胁,王朗都不在意,只觉得他实在是鼓噪极了。
于是,二人不欢而散,随后在明大人的操作之下,那位书生被放了出来,但是功名已经被革除的他,应该是赶不上今年的科举了。
对此他悔恨在心,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报复回来。也是奇怪,明明是他自己先偷走了价值几百两的东西,现在却埋怨起店家抓住了他。
人居然能无耻到这种程度,实在是魏婉娘跟老蒋都没有料到的,这也为之后发生的事情留下了隐患。
在干净利索的给予李氏狠狠的一个打击之后,魏婉娘终于能把心思用到正事之上了,书肆遭盗的事情,早在前两天她就有所听闻,在听到小偷已经被扭送官府之后,便觉得此事已经了结了,除了提醒老蒋他们更加注意防盗之外,没几日便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乡试即将要举行,往年这时候正是书肆里面生意的最好的时候,自然要提前准备,这些不用多说,老蒋也会吩咐下去。早早的备好了货,吩咐伙计打好了精神,越是这时候,越要招呼客人,谁知道这其中的那一位,会不会有朝一日鱼跃龙门呢?
跟周书商订好了这一次进的书的数目,老蒋忙不迭朝周麦文,恭喜他喜得千金,满月的时候还得了周麦文送来的一篮子红鸡蛋,跟着沾了个喜气。
“唉。”提起这个,周麦文却是高兴不起来,心念念的大儿子没有盼来,反而盼来一个赔钱的丫头片子,便宜儿子又不知道是被人拐跑了还是怎么着,至今下落不明。
张六娘丢了儿子,心里怎么能不着急,在周麦文面前又不敢流眼泪,只是偶尔身边没人的时候哭上几声,许是心里太过憋屈了,没两日就回了奶,孩子没了吃食,天天的哭闹不止。
52书库推荐浏览: 为什莫 宅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