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跟笑话似的,整天背后嘀咕,缺德事做多了,老天看不过眼了呗,这下可好,连个孙子都没有,瑟个什么劲。
银杏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刘卫国这三个字已经离她远去,过好过坏都是他自己的事,与人无尤。
和她相反,李大力很高兴,暗自决定初一那天偷偷的去牛儿坡还愿,给菩萨多磕几个头,感谢她听到自己的心声。不但保佑他全须全尾的回来,还让他赚大钱,更重要的是让小人丧志。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劲爆的消息,陈家湾的陈地主一家子都离开了。在李大力北上不久,陈荣进背着包袱南下广东,元旦前陈地主和他媳妇也带着行李投奔儿子,只留下空荡荡的破房子。
银杏不用猜就知道,陈荣进南下肯定赚了钱,否则不会把爸妈都喊出去,毕竟那么大年纪,一般都不愿背井离乡。现在形势日渐变好,他那么有头脑,等于鱼入大海鸟飞天空,估计以后再回来就要换个称呼,改为陈老板。
好像总有什么没抓住,感觉怪怪的,仔细一想又都正常。银杏摇摇头,估计是最近没睡好的缘故,总是疑神疑鬼。
田双的关注点显然不在这个上面,她的第一个念头是,买了那么多的糕点和糖果怎么办,第二个的念头是,陈地主难道打算出去卖衣服?
第146章 抱大腿
许扬如约在初八这天满载而来。
尽管之前认识,可架不住大家都爱热闹,一窝蜂的跑过来打趣。好在许扬脸皮够厚,又耐心十足,无论被问到什么,都彬彬有礼的回答。
田双的虚荣心在这一刻得到极大的满足,再也不会有人对着她露出鸡飞蛋打的可惜表情,或者说话时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好像除了刘卫国她姑娘就找不到更好的人家一样。
彻底放开心结,第二天田双精心整治了一桌秀色可餐的饭菜,请一直走动的亲朋好友过来做客,把许扬正式介绍给大家。
……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初十李大力带着全家再次动身北上。
短短的半个月,变化却翻天覆地。
杂货铺跟雨后春笋似的,比着往外冒。李家所在的胡同往里一点新开了一家,周围五里内更是多出来四五家。
站台那里更是摆了一条长龙,品种齐全,应有尽有。
就连学校也不能幸免,光银杏知道的,她已经有了五个竞争对手,据说全是贫困人口,上有老下有小,全家就一个劳动力,还必有一个躺在床上需要天天吃药的长辈。拿着村上开的证明,红着眼眶找到领导,哭得稀里哗啦,好像领导不同意他们的请求就活不下去一样。
咸瓜子的市场正在扩大,可来李家的队伍却在萎缩,市面上流出新的五香瓜子,定价便宜且不需排队疯抢。
赵志刚也开始转型,做起了电器生意,许扬也跟着掺和了一脚,想赚老婆本。
李大力危机满满,当下召开家庭紧急会议,许扬也被视为编内人员,第一次参加,内心有点小激动,听得全神贯注,还拿个小本本像模像样的写会议纪要。
银杏直接看乐了,这股认真劲和许珍挺像的。
突然灵光一闪,念头升起,金大腿在此,现在不抱更待何时。
兴致勃勃,“爸,我们卖衣服怎么样?”
“啥?”李大力懵了,脑袋有点转不过来,怎么就扯到卖衣服上面。
“卖什么衣服?”田双比较感兴趣,她以前帮地主媳妇卖过,利润很可观。
“许珍姐不是开工厂做服装生意吗,我们从她那儿进货,在这边卖,肯定行的。”
越说越开心,银杏又转过头对着许扬问道,“你和赵志刚的家电也是许珍姐联系的厂家吧,正好一起捎带回来,路费我们一起分担。”
一家人又齐刷刷的把目光投向许扬。
“电器的确是大姐牵线搭桥的,赵志刚亲自考察过,比较靠谱。我们第一批货已经到位,卖的比较紧俏,正打算让老板发第二批。”
想想又加了一句,“赵志刚要重新弄个合同跟老板签约,他后天还要过去一趟。”
心动不如行动,要好好把握住机会,银杏放心大胆的画饼,“爸,电器肯定比衣服贵,那个都有人买,还愁衣服没销路,人都爱俏,谁不愿穿新戴新。”
许扬点点头,肚子饱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外形,像他,每次过来找银杏之前,都会站在穿衣镜前打量好几遍。
“叔,杏儿说的有道理。”首先表明立场,坚定的现在银杏这边,接下来再说其他的,“况且早点把知名度打起来站住脚,以后才有竞争力,不怕被随意打垮。”这句话是赵志刚说的,他借着用用。
崔红自认为年纪大,思想跟不上,对于这种决策一般都是听着,除非很有把握,否则不会轻易开口。田双则跃跃欲试,想尝试一把,很有信心,一定可以做好。
但是李大力还是有点犹豫,一次进多少钱的货,多长时间进一次货,都需要考虑,距离太远,就是不方便。
许扬跟着又助推一把,“大姐说,在她那批发衣服的外省人非常多,生意都很红火,其中有个人一天甚至能赚一千。”
“许珍姐不是做外贸,输出国外的吗?”银杏记得许珍信里面是这么说的,她本意是想让许珍开个后门,给她留点货。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