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对着陈荣进打招呼,“陈……陈大哥。”好别扭,这个喊法。
陈荣进很大方,笑眯眯的,“银杏,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
好想问问他们什么时候开始的,瞒得这么紧。
终于,午饭后,银杏找到机会。
许父带着陈荣进去书房聊天,许扬和龚安聚在一起讨论改革开放,许母则带着许家三姐妹和银杏去许珍的卧室。
“姑娘,陈荣进是做什么的?”
许母关上门,迫不及待的问,相貌已经知道,人品有待许父考察,剩下工作得打听清楚。
“和我一起开工厂,做服装。”
银杏圆溜溜的眼睛咕噜咕噜转,一起开工厂,照这么来看,许珍姐南下广东之前已经和陈荣进在一起了,难怪当时义无反顾的要离职。
这么想的不止她一个,许母唬着脸,“是不是为了他才辞职不干的?”
如果是这样,那这人得再考虑考虑,谁知道他说了什么花言巧语唬得姑娘好好的日子不过,外出打拼。
“怎么可能,是我自己不想过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许珍说的坦坦荡荡,“相反,他去广东是因为我。如果他没有能力,我绝对不会再嫁,为了娶我,他必须奋斗出一番事业。”
再也不想找个像潘大伟那样的趋炎附势之辈,她早发过誓,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个能力强,够资格娶她的。
“许珍姐,你们到底啥时候在一起的?”银杏按耐不住好奇心,脱口而问。
许珍难得的露出一抹羞涩,见大家都盯着她,想想也没什么不好说的,遂把俩人的交往过程一五一十说的清楚明白。
事情还要追溯到许珍在张家湾的时候。
许珍到了张家湾以后,虽说崔红一家对她不错,可孩子没了,心里始终难受。晚饭后她爱到舟山附近徘徊,一是散心,二是因为舟山那边有父母。
陈荣进时常晚上到舟山挖野菜找吃的,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一个是地主,一个是发配下乡的,谁也别瞧不起谁,有时候还能坐在一起聊上几句。
渐渐的,俩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见识谈吐甚至很多想法都隐隐约约一直。陈荣进家以前很多藏书,他全读过,而许珍念过大学,他们能就着一个话题说半天。
私下里也相互鼓励打气,爱情的火花一点点的蹦出来,发展成火海。
只是成分都不好,一直没挑明。
后来许珍要回城,临行前的一晚俩人很有默契的到舟山上见面。
许珍对陈荣进讲,会耐心等着他,但是他必须证明自己,然后风风光光的把她娶进家门。
离开张家湾后,许珍一直和陈荣进有联系,当时李大力摔断腿,硬挺着不治疗,也是他看不下去打电话告诉许珍的。
改革开放后,许珍自觉这是个机会,给陈荣进写信说想南下闯荡。
很快,就接到陈荣进的电话。
让许珍不要慌,他先过去查看情况,如果可以,再辞来得及。
后来,许珍带着憧憬和陈荣进在广东奋斗打拼。
到今年,终于站稳脚跟。
时机已到,陈荣进自感可以给许珍一个美好的未来,果断拿出准备许久的心里话,向许珍求婚。
第186章 毕业季
另一边,许父对陈荣进的印象还算不错,进退有度,举止得当,工厂发展的也不错,对未来有规划有想法。虽说没啥家世,但是莫欺少年穷。
又经过几天暗暗的观察后,许父许母点头应允陈荣进娶许珍的请求。
没有架子脾气好,做事耐心有能力,谈吐不俗有修养,马马虎虎配得上大姑娘。
得了岳父岳母的首肯,陈荣进立马给爸妈打电话,让他们到北京商量结婚的事。
陈地主和他媳妇早在儿子事业起步的时候,就包袱款款的过去帮忙。
对许珍这个儿媳妇开始时颇有微词,儿子是一婚,凭啥娶个离过婚还生过娃的。刻在他们身上的地主成分早已没人在意,儿子还小有成就,什么样的好姑娘娶不到。
因为不满,平时话里就带出来。
好在许珍懂礼知进退,对地主夫妇嘘寒问暖,又跟着陈荣进风里来雨里去,扛衣服找客户,毫无怨言。
时间长了,地主夫妇再挑不出半点刺。
而儿子又喜欢的紧,话里话外的维护。
慢慢的,他们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儿媳妇。
甚至开始催着儿子赶紧结婚,趁着他们还能动,可以帮忙带带孙子。
自从陈荣进出发去许家,地主和他媳妇就守在电话机旁边,事先已经说好,那边同意后,他们就去北京和亲家碰面。
接到电话后,地主夫妇带着行李火速奔向火车站,买了当天晚上的火车票,兴致高昂的踏上北京的旅程。
接下来一切水到渠成,由于许珍和陈荣进年纪都大,双方家长一致认为不能再拖,日子定的越早越好。
时间选在一个星期后。
田双知道陈荣进和许珍成了一对,直呼千里姻缘一线牵。特地请地主一家到家里做客,周到悉心招待。
由于陈荣进和许珍老家不是一处的,因此办酒席非常麻烦,陈家湾,北京,广东都得办一场。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