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自己的事,功成身退。
有些话能问,有些听都不能听。
他也是一个有处事原则的人。
银杏越来越高看他,知道啥该说,啥能做。插得了科,打得了诨,要得了好处,也把握得住度。
许扬把资料丢了一半给银杏,俩人交叉着看。
墙上的钟表对他们很熟悉,经常见的。
好奇的盯着桌子上的纸,可惜那些曲里拐弯的字,它一个也不认识,扒拉一遍,从字海中瞅到几个数字。
兴奋了,嘿嘿,那些它认识。
庆祝一下,敲敲钟。
十一点了。
许扬长舒一口气,站起来给银杏捏捏肩膀,“看了两三个小时,累不累?”
“还好还好。”
“有没有想法?”
“第一处首先排除掉。”
“说说原因。”
“第一处的住户都不爱闹事,好说话,讲道理,看起来是最佳的。但是,坏就坏在,里面有三家书香门第,这类人一般比较清高,不爱钱,觉得它们是铜臭。”
“他们住的是一种情怀,只要高兴,哪怕是茅草屋,夏天闷热,冬天漏雪,他们也觉得好。就算你盖栋大别墅,他们都不会乐意瞧上一眼,反而会觉得俗气,俗不可耐。”
银杏端起旁边的杯子喝了一口水,“他们住在那里几十年,早已经习惯,让他们搬,”银杏摇摇头,“一个字,难。”
“并且,文人多执拗,你对他们胃口,一切好说,你不对他们胃口,任你磨破嘴皮子也无济于事。你说一个字,他们都觉得烦。。”
“如果你是修桥修路建学校,和他们还有商量的余地。但是办娱乐场所,要是他们得知,估计能把你用扫把撵出去。”
“就算忽悠他们是盖学校,把人迁走,他们也会时常过去看看,等到发现真相的时候,就等着迎接他们的狂风暴雨吧。”
许扬一直没接话,手上却不停,力道适中,按的银杏舒服的眯上眼睛。
媳妇刚才说的,他都考虑到了。
如果拆第一处,相信钱要少出很多,但是说服他们搬走却是最难的。
第二处和第三处的人,应该用钱能够摆平,但是估计要大出血。
银杏见许扬一直没吭声,回转头,“你想什么呢?”
“我在想,最后定第二处,还是第三处?”
“那你想好没?”
“我看好第三处,你呢?”
银杏笑笑,“正好,我也是。”
想到了一处去,俩人都不在说话。
两个地方都是四合院,各有四个。
但是第二处的住户里有一半是同一个姓氏,沾亲带故,别看平时有矛盾,可真正对外的时候,无比齐心,特别是针对这种有好处拿的,别想他们轻轻松口。
搞不好还会推选一个人出来,跟他们谈判。
达不到要求,绝不同意。
所有人都一样,各个击破都不可能。
许扬又捏了一会,“走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回去了再想招。”
余光头心在店铺,脑袋却一直往堂屋那边瞄,耳朵眼的竖起来听,就怕错过许扬的呼叫声。
看到小夫妻一前一后的出来,赶紧迎上去。
“哥,怎么样,有没有哪里看不懂的,随时准备效力。”
他的字其实写的不错,余奶奶又识字,从小手把手的教,只不过后来出了变故,慢慢搁浅,不过底子还在。
“写的不错,走吧,咱们出去吃饭。”
“哥,你咋这么客气了?”
“别废话,赶紧的。想去哪里,直接带我们过去。”
余光头高兴啊,最近附近又开了一家店子,他听别人说特别好吃,但是太贵,还没去过,趁着这个机会正好。
几个人往外走,银杏差点又撞到人。
“你走路不长眼睛啊,这么宽的路都能撞过来。”
哎呀,妈呀,太有缘了,顶锅的妇人,第三次遇见了。
只是这次她两手空空,还没买东西,看样子正准备去商店。
第261章 虚晃一枪?
北京那边已经动工,赵志刚每天家里工地两头跑,忙得不亦乐乎。
以至于许扬打了三个电话,提前约好时间,他才接到。
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许扬说已经看好一块地,想邀请赵志刚实地走查一趟,毕竟他才是集团的大老板,最终得他点头才成。
赵志刚点头应允,打算周末过去。
正好一道把电器铺子处理了,准备交给银杏打理。
他以后没精力和时间管,反正和许扬是对半分红,他也管了三年,轮也该轮到许扬了。
甩锅甩的毫无压力。
银杏不知道她马上又要多一份差事,她正在家里接待前来做客的祝翠。
祝翠是真心来感谢银杏的,这几天家里来了好多人,全是过来探望婆婆的,无一不不嘘寒问暖,询问老人家身体如何,住得是否还适应,总之热情的不像话。
最豁得出去的要属沈洁,或许是为了洗刷身上的“冤屈”,或许是为了表明已经认识到错误,她毫不嫌弃的握着婆婆的手,跟她问好唠嗑。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