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和许扬皆不懂茶,直接一口干。
赵志刚忙活完,话题回到娱乐广场上,“进驻的商家越来越多,娱乐广场内部可能要进行整合。”
许扬放下茶缸,“有主意啦?”
赵志刚笑得如沐春风,“没主意,希望你跟李老师能提几条高见。”
许扬,“……”早知道就不多嘴了,他就是例行问问而已,不是想揽事上身。
恍然大悟,好你个赵志刚,打着请吃饭的借口,压榨我跟媳妇。难怪这次这么大方,还说什么有正宗的大闸蟹,全是幌子。
银杏脱口而出,“可以弄个电影院。”
“电影院?”赵志刚把姑娘放在腿上坐好,诧异的看向银杏。他列了很多计划,可没一条跟电影院有关。
“对啊。”银杏点点头,“电影的市场前景特别好,处于高速发展期。且每张电影票不贵,属于普通消费。工作学习之余,去看场电影,追追港台明星,瞅瞅好莱坞影星,也是一种娱乐减压方式。”
尤其九十年代,好片子多的数不胜数,周星星的喜剧电影,武侠剧的衍生与改编,好莱坞的爱情大片……
总之,火爆影片比比皆是,吸引的迷弟迷妹不晓得有多少。
互联网没有兴起,电脑没有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不是必备工具,只要电影质量好,不愁吸引不到顾客。
赵志刚两手圈着姑娘,在心里快速衡量起来。
内地的电影行业没发展起来,出彩点的都是港台影片和外国影片。要开电影院,首先得有电影的播放权。
不过李银杏有点说的很对,看电影减压。它不但减压,还是小情侣必干的一件事。好像不去看场电影,就不是情侣一样。
银杏出主意出到底,“可以先做个市场调研,预估下收支。”经济腾飞,大家的荷包渐鼓,一个月或者两三个月看场电影,大多数人能接受。
“我明天就吩咐下去。”赵志刚觉得此事刻不容缓,如果可以,得早做准备。
“可以找学生帮忙调研,他们人多,又有干劲。”
……
第二天,许扬回t市,走的时候那叫一个依依不舍。把银杏当小孩子一样嘱咐,操碎了心。
“媳妇,马上天气就要转凉,记得加衣,秋衣秋裤都给你带来了,毛衣毛裤我下次给你送过来。”
“媳妇,学习重要,身体也重要,别熬夜啊。”
“媳妇,要是有假期,就回t市,十六想妈妈,岳父岳母想姑娘,当然,最想你的肯定是我。”
“媳妇,一个星期一封信,三天一个电话啊。”
“……”
叨唠的银杏快受不了,“再不走火车赶不上。”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生离死别呢。
第370章 有喜事
许扬走后,银杏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
李主任是个贴心的导师,对银杏的情况一清二楚,除了攻读博士课程,没给她安排任何任务。其他博士生要帮导师带课,帮忙批改学生作业,帮忙出卷子改卷子,银杏完全不需要。
十天时间,一晃而过。
银杏买好火车票,启程回t市。
没给任何人讲,要给他们个惊喜。
没想到,她准备了惊喜带回去,家里也有惊喜等着她。
风尘仆仆的回到家,推开门大喊,“妈,崔奶奶,十六,我回来啦。”
一个年轻姑娘从堂屋而出,胸前的麻花辫一甩一甩,高兴的喊道,“表姐回来啦。”
“表姐?”银杏在脑海里仔细搜索,不认识此人,不过眉眼有一丢丢熟悉。“你是?”
“表姐,我是田月。”
自从结婚后,银杏再也没有回过张家湾,对田月的印象停留在六年前的匆匆一瞥上。仔细瞅瞅,有点点像,口音也是家乡那边的。
不过老妈哪里去了?平时都在家带十六,轻易不出门。
不怪她警惕,实在是骗局太多,哪怕此人和印象中的田月有点沾边,银杏也不敢掉以轻心。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田月见银杏东张西望,“姑姑和崔奶奶出去买菜,姑父去店子里,十六在堂屋玩。”
听说胖儿子在家,银杏再也顾不上和田月搭腔,拎着小包裹三步并作两步小跑。
十六坐在积木中间,脚边缺全是玩具,尽管它们大都是木头做的,可仍免不了“伤痕累累”,这里缺个角,那里少只腿。
银杏蹲在十六面前,笑眯眯的,“十六,我是谁,还认识不?”
上学的时候,每天晚上最想的就是儿子,做梦梦到的都是他。
和家里通电话,老妈在电话里把十六的思母之情详细告知。
据说,她走的当天晚上,十六就吵着要妈妈,哭了小半宿,糖果玩具都吸引不了他的兴趣,口里一直念叨着妈妈两个字。
没法子,许扬只能抱着哄他入睡。
第二天醒来,十六又开始找妈妈之旅,迈着小胖腿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寻。无果后,坐在堂屋门口,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大门,小嘴瘪瘪的,委屈极了。
银杏听后,直接哭了,眼珠子不受控制的往下掉。
52书库推荐浏览: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