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闹!”不等武瑞安说完,辰曌便一拍龙椅,难以遏制地提高音量,“你身为朕的嫡子,军功赫赫,朕对你报以厚望,岂料你终日无所事事,现在倒还管起夜香工人来了!”
“母皇,儿臣……”
“闭嘴!”辰曌怒喝,接道:“这三年来,你先是无故消失,朕怜你年少轻狂,不加责罚。本以为你此次回朝之后,能潜心国事,辅佐于朕。可你却变本加厉,无故罢朝,又是一连失踪多日。”
“直到今日,你仍是不知悔改,竟宣称要彻查康平坊中无关紧要的案件,简直让朕失望透顶!”
辰曌一连串的斥责,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狠为武瑞安捏了一把汗。
但是武瑞安本人对此似乎全然不放在心上,朗声直言道:“回禀母皇,儿臣离开三年,更能体会天下百姓所想。这央央万民,皆是你的子民,无分贵贱,儿臣不觉得为康平坊中百姓请命有错。儿臣不需要悔改。”
武瑞安不卑不亢,字字铿锵,偏偏还都说到了点子上,让辰曌无言以对。
“你……好好好,你想为民请命是么?朕成全你。”
“即日起,朕便封你为刑部司掌固,位从八品。以后,你也不必来早朝了。你就待在刑部司,全权负责康平坊中一切冤假错案罢。”辰曌咬牙切齿,一字一句,恨不得将心中对武瑞安的失望和不满全部抒发出来。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刑部司掌固是个什么职位?
刑部设有尚书一人,侍郎一人。其属有四司:刑部司,都官司,比部司,司门司。
刑部分主司事四人,令史十九人,书令史三十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都官司主事二人,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掌固四人;比部司主事四人,令史十四人,书令史二十七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司门司主事二人,令史六人,书令史十三人,掌固四人。
刑部司掌固,已经是刑部排名到五十开外的边边角角的官员了。
“母皇,掌固之职是不是太小了?”二皇子武隆心直口快,直接问出了朝堂之上每个人心头都有的疑惑。
辰曌面不改色,淡道:“调查康平坊中案件,掌固足矣。”
武瑞安不为所动,站的笔直,拱手道:“儿臣谢母皇成全。”他的声音浑厚,掷地有声,甚至比他身为神佑将军时还要骄傲。
“滚。”辰曌一摆手,起身离开了御座。
这是她执政多年以来,第一次以这个字眼结束早朝。或许也是古往今来,第一个以‘滚’字结束的早朝。
第十章 午膳
下朝之后,一堆官员纷纷围上来,堵住了武瑞安的去路。
公孙渺道:“王爷,您这是何苦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夜香工的孙女,也值得您得罪圣上吗?”
武瑞安冷哼一声,没有答他。
长孙齐也接道:“王爷,难道这些日子,你一直住在康平坊不成?怪不得陛下翻遍了太平府,也没能找到您。”
“母皇找本王?”武瑞安蹙眉道:“母皇找本王有何事?”
“陛下……”长孙齐说到此,被公孙渺拍了拍肩,便意识到自己似乎不该妄自揣测圣意,便不再继续说下去。
长孙齐看着武瑞安的双眼里写满了无奈,同时又充满了慈爱。
公孙渺在一旁摇头叹道:“王爷,您还是太年轻,太轻浮呀。”
轻浮这个字眼已经算是带着贬义了,这满朝堂之上,除了辰曌,怕也只有公孙渺和长孙齐这样的人物才敢这样说他。
武瑞安懒得跟他们打哑谜,心里也不大关心辰曌找自己做什么。他现在唯一想做的,就是把害死许丫的凶手找出来,还她一个公道!
几位大臣都是活了多年的人精,见武瑞安似乎并不大想跟他们多寒暄,便一个二个说笑着离开了。
武瑞安走在后头,看着公孙渺春风得意的背影,内心直冷笑:“笑吧笑吧,等本王查出公孙祺草菅人命的证据,本王看你还怎么笑得出来!”
这时,武瑞安本也要大步离去,却忽听背后传来一声脆生生的呼喊:“六弟,等等我。”
武瑞安停下步子,回过头,便见三皇子武煜正急匆匆地跑向自己。
武煜的眉目中带着几分着急,生怕武瑞安会因为没有听见自己的呼喊而离开似的。
武瑞安看着他,立即俯身拱手作揖,道:“臣弟参见三皇兄。”
“六、六弟免礼,你我之间不必如此见外。”武煜挠了挠头,显得一脸懵懂。
武瑞安见到这样的他,心情实在有些复杂。
武瑞安身形修长挺拔,穿什么衣服都有板有眼,尤其上早朝时,身穿武官的军铠,更是风流潇洒,到哪都是一道风景线。
然而武煜则大不一样。
武煜长武瑞安几岁,但是看上去却比武瑞安要矮小单薄许多。他因为胎里不足,自幼羸弱,在武瑞安七岁的时候,就比他十几岁的时候还要高挑。
那时候的武瑞安年少不懂事,可没少欺负他。
后来迁都之后,三皇子为了避免被旁人奚落欺凌,自请留在东都,再也不想在这些皇权纷争里消耗自己为数不多的生命。但没想到,他躲了十年,还是没能躲过皇子该有的宿命。
52书库推荐浏览: 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