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奏疏不甚重要,被文彦博他们放在比较底下的位置。官家看完这一天的折子,才翻到苏颂这一封。官家看完了,顿时想起他钦定的状元郎。
忙了大半日,官家决定按照体检时太医所说的“需要多走动走动”出去一趟,乘步辇去崇文院那边看看。
抵达崇文院外,官家没让人声张,缓步走入其中。
这天新科进士们的岗前培训已结束了,王雱等人在帮忙整理秘阁藏书。
闲着也是闲着,沈括又开始边忙活边和王雱闲扯:“听说翰林院供学士住的地方中间那间阁子叫‘槐厅’,因为门前有棵大槐树而得名。据说入住槐厅的学士以后都会是宰辅之臣,所以学士们提着行李过来时会争相挤进槐厅,甚至还会把别人搁下的行李扔开摆上自己的!”
王雱:“……”
沈哥您到底上哪打听来这么多八卦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王小雱:差点忘了我还有个小伙伴在广南!
*
第一零四章
王雱正要和沈括再聊聊八卦,却见到个眼熟的中年人自沈括背对着的书架后头踱步出来, 不是官家又是谁?
八卦小能手沈括对此还无知无觉, 意犹未尽地继续和王雱扯淡:“要不回头我们也找机会去翰林院那边看看那槐厅,瞧瞧是不是有什么稀罕处。”
王雱朝他使了个眼色, 乖乖巧巧地拱手朝杵在沈括背后的官家行了一礼。
沈括一惊,转过身一看, 忙退开两步, 也朝官家行礼。
对两个年轻人聊聊八卦这种事,官家是很宽容的, 摆摆手表示不必多礼,他瞧了沈括一眼, 而后才看向王雱,笑道:“你们这是在整理秘阁藏书?”
“对的, 这个我们有经验。”王雱一点都不害臊,当即把自己当初和苏轼他们一起挨罚、被关到国子监藏书楼整理藏书的事儿分享给官家听。他还颇为骄傲, “如今国子监藏书楼里头用的还是我们编的索引呢!”
官家就喜欢王雱这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敢说的劲头。寻常人被罚了隐瞒还来不及, 他倒好,一脸自豪地往外倒, 不晓得的人还以为他是得了嘉奖!
王雱与官家说着话,见苏轼和苏辙抱着书从外头走进来, 毫不客气地替官家招呼起人来,叫苏轼一起来陪聊。远的时候苏轼他们还没看清人, 走近一看才发现王雱竟是站在官家跟前朝他们招手的, 差点没被王雱吓死。
官家倒是把苏轼和苏辙给认出来了:“这是我们的两位探花郎吧?”琼林宴那日苏轼和苏辙可是当了探花使给王雱献花的, 官家对这两个出众的兄弟俩印象颇深。
苏轼兄弟俩自然是上前向官家行礼。
秘阁中书墨飘香,空气却不怎么好,王雱建议一起到外面走走。
虽是夏日午后,但崇文院中花木扶疏,小径幽凉,散步其中只觉凉风习习,舒适怡人。苏轼几人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察觉官家并不是特别严肃的人便都放开了,甚至还互掀起老底来。
官家听了苏轼与王雱的结识过程,也觉稀奇,打趣道:“这可真是有缘千里能相会,一个在青州,一个在眉州,竟这么巧就通起信来了。”
“这有什么,存中还曾经从杭州跑去青州找元泽呢,”苏轼又揭沈括的底,“据说路上还碰上了劫道的贼匪,到青州时蓬头垢面的,怪可怜!”
沈括不由瞪向王雱,能和苏轼交流这些的家伙除了王雱没别人了!当时他那不是觉得家里人都不理解他,才会玩离家出走那一套吗!
官家看着几个年轻人都不拘着,你一眼我一语地聊起过去、聊着未来,竟觉得通体舒畅,有着从未有过的放松与愉悦。
他们一行人在崇文院内转悠一圈,其他人也都看到了,王雱这厮到哪都自在得很,但凡碰着相熟的,他都直接招呼人过来一起陪聊。
知晓官家每天都要捏着鼻子看完一大批文绉绉的折子,属于白天得长期伏案工作、晚上还得回后宫努力耕耘造孩子的工种,王雱当即劝官家平时多到外面走走,舒展舒展筋骨,看折子看累了得让眼睛休息休息。
王雱还现场演示了一套爱护颈椎、爱护脊椎的简单动作,让官家回去后悄悄试试看骨头是不是喀啦喀啦响,是的话那就是你得多动动啦!
官家就没见过这么活泼又这么能说的状元郎。
到宦官提示说时辰不早了,官家该回去了,王雱还积极地把人送到崇文院门口,脸上满是“明天您可得再来玩”的热情。
崇文院内都大多是清流,对王雱这种狗腿行为很是不耻,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苏轼他们与官家聊过之后倒是真心觉得官家是个很不错的皇帝,对于陪官家散散步、聊聊天这种事并不排斥。
在官家接下来第三次“顺路”绕到崇文院、与王雱等人在崇文院漫步徐行大半个时辰之后,台谏终于坐不住了,开始喷官家没事就往崇文院跑,还带着一干没正式授官的进士们边散步边聊天说笑。
为人君者,怎么能每天与人游园取乐!
台谏的人还顺便喷了王雱一把,表示王雱这人年纪虽小,媚上之心不小,蛊惑官家天天往崇文院跑!
目前王雱还没被授官,没资格上朝,这事儿还是第二天休沐日回到家后才晓得的,他爹和司马光都严肃警告他收敛些。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