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王安石已经将申请外任的折子递上去。
过了初一,官家才看到这折子。正巧他邀了王雱入宫钓鱼,顺便问王雱知不知晓这事。
王雱自然是据实以告,这都是他们父子俩商量好的。
官家虽觉得王安石这人有点拗,和王小状元不大一样,见王安石做这样的决定仍是对他大为改观。官家问王雱:“你可知你爹想去哪儿?”
王雱道:“不晓得。”他少有地正色以应,“我爹的想法肯定是哪里需要人便放他去哪里,只要能让他放开手做事,他到哪儿都一样。若是我帮他跟您要好任地好职位,他肯定会追着我打!”他又和官家一起回忆上回自己被王安石追着跑的恐怖记忆,一脸的敬谢不敏。
官家听王雱这么说,也不再多问。
这小孩言行无忌,但都是于朝廷有利才开口,从不会为了私利求方便。旁人都觉得他对王雱崇信得过了头,其实细想一下,王雱什么时候越过界?
官家又给王雱添了层滤镜,觉得王雱浑身上下就没一处不好!
他很快批复了王安石的折子,让韩琦他们商量着给王安石任地。这批复意见话里话外都透着一个意思:这任地不需要多好,但要有发挥余地,还要王安石能当一把手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台谏:奸佞小人!
清流:奸佞小人!
官家:我的状元郎真老实。
*
第一八九章 首次发言
王安石想要外调的事, 王家也开过几轮家庭会议,兄弟几人把酒说话,两个弟弟都表示让王安石放心, 家中有他们在。王雱祖母最了解王安石这个儿子,没有多劝, 只让他别去太久,两个小的才刚满一岁多,别让孩子将来连爹爹都不认识。
王安石自是都应了下来。
临出发的前一天晚上, 就是父子俩单独说话的时间了。王安石把剩余的《资本论》留给王雱, 叫王雱只能送给看得懂的人, 那些冥顽不灵的家伙决计不能送,太浪费!
和韩琦他们不同, 王安石还是很担心儿子的, 总觉得韩琦他们一个两个都不是好东西,千叮万嘱要王雱别着了他们的道。
王雱说:“我觉得韩相公他们还挺好的。”
王安石听了冷哼两声,显然很不赞同王雱的话。在他眼里, 韩琦这些人之间早就达成利益联盟, 别看韩琦看着秉公为民、私心不重, 实际上儿子与吕家结了亲, 与文彦博、吴育、赵概等人又都是同年关系,在许多事情上共同进退。若是他想改一些东西,首先反对的一准是韩琦这些人——现在韩琦没怎么样,不过是因为没动到他们头上而已。
王雱把王安石的分析听完了,摆出一脸震惊的表情:“没想到韩相公是这样的人!”他和王安石保证, “爹您放心吧,包在我身上,师朴他虽然娶了吕家的小娘子,但吕家小娘子可不少。别的不说,子进就刚得了一个妹妹,正好比弟弟他们小一岁,将来我让弟弟他们去把人娶回家!您可是一下子生了两个,竞争力比别家强多了!还有,师朴好像也刚得了个女儿,不过这辈分好像有点乱了,我回头再琢磨琢磨。”
韩忠彦和吕希纯可都是他的同窗,感情深,结个亲!
这说的都是什么胡话?王安石怒道:“你两个弟弟还不到两岁!”
王雱语重心长地说:“爹您这就不对了,两岁怎么了,我孩子还没出生,我都已经想过了!您这儿子都生出来了还不上心,就不怕以后阿雭他们娶不到好媳妇?”
王安石想揍儿子了。
他把王雱打发走,拿出一本崭新的本子,在上面记录今天发生的事。
等原原本本地王雱的话记下来之后,王安石对这次对话给予了自认非常中肯的评价:韩老匹夫,教坏吾儿。
王雱小小地作了个死,又回去和司马琰感慨他爹没有远见,还煞有介事地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还好弟弟他们有我这个哥哥。”
司马琰只能第无数次感慨,王安石不愧是将来能当宰相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
第二日一早,王雱去给他爹送行,司马光他们也正逢休沐日,都一起来了。不管平时讨论起来有多少争议,王安石放着朝官不做主动要求外调的选择还是让不少人心悦诚服,至少司马光和韩维几人就觉得王安石拗是拗了点,心胸抱负却确实是世间少有。
王安石一走,知制诰的位置空缺了一个,韩琦他们试图把司马光提拔上去,但司马光沉迷台谏工作,准备先在谏院干两年,再到御史台干两年,然后学王安石那样去做点实事。
这还是刘沆定下的规矩,台谏不挪位置的话干个两年就该外调,免得台谏变成一言堂。
司马光坚决上书辞职,不太乐意干这活儿。好端端一个肥差,王安石干了一段时间就不想干,司马光压根不想上任,可把一些眼馋这位置的人气坏了。你们不想要这位置,能不能别表现得这么嫌弃?弄得他们都不好意思争取了!
朝中清流们看向司马光的目光慈眉善目多了,觉得这司马光很不错,有清流的风骨,有台谏的坚持,假以时日必定成为清流扛把子!
文官这边做了调动,武官那边也有了变动,狄咏回朝后暂时没有外调,他顶替了赵滋在禁军中的位置。而赵滋则被安排去密州训练水师,主要是赵滋很有挑事精神,朝中许多主和派看他不太顺眼,一个劲地弹劾他,所以官家把他外调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