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宋_春溪笛晓【完结+番外】(43)

阅读记录

  司马光今年进了学士院,当上了馆阁校勘,住处却没换。这天他下衙回到家,便看女儿拿着本书和妻子坐在一起看,不时还昂头给妻子讲解几遍。他走过去一瞧,才晓得妻女在看沈括的新作。

  司马光脱了官帽放好,口里问:“好看吗?”这书他已看过了,当值时其他同僚也在议论鄞县这热热闹闹的“县级联赛”,还有书里透露出来的热闹繁荣。有去过鄞县的人言之凿凿:“这定是假的,我去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司马琰老实回答:“好看。”这书有泪点有爽点,画得也非常精彩,不火爆天理难容!

  张氏也说:“确实好看。看完之后我都想去这鄞县瞧一瞧了,要是能到那儿看一看他们比赛多好!”

  司马光说:“京城里的蹴鞠赛也不少。”

  张氏辨道:“这怎么一样,不一样的。”

  司马琰也跟着点头应和:“对,不一样的。”这可是畅销作品里提到的地方,要是沈括影响力能再大些,分分钟变成热门景点!

  第二十四章

  可惜沈括现在还是个半大少年, 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广, 新作《蹴鞠少年》也只是因为题材新颖、情节紧凑才在开封引起热潮。

  这年头出书往往不仅不赚钱,还得自己掏钱付印刷费, 像沈括这样一年之内就出两本绘本的还真不多。方洪现在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营销手段:茶坊、酒楼讲书宣传, 随书小赠品赠送,什么主题书签、主题挂件应有尽有, 许多人甚至不是冲着书来的, 是冲着方氏书坊出品的小玩意来的。

  比方说最近最近勋贵的小孩之中又流行起《蹴鞠少年》里的鞠球挂件,鞠球还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你要是能攒齐一套绝对能让别人羡慕死!

  王雱也在过年前修缮完毕的方氏书坊分店里拿到一本《蹴鞠少年》, 虽说沈括的分镜简单粗暴, 一页就是一张图, 但是印成书之后感觉还真棒。

  王雱决定了, 以后多怂恿沈括产出,除了帮他爹吹牛逼之外也满足满足他的阅读欲。

  沈括本来要随他父亲去任地,现在也不想去了,索性入了鄞县县学,直接到鄞县这边读书。课余时间, 他随着王雱穿街走巷, 见识鄞县的风土人情。

  多了个十六七岁的人带着,王雱的活动范围更广了, 有天他们天南海北地扯着蹴鞠赛的事, 王雱不知怎地忽然蹦出一句“我们所在的地方也是个球”。

  这句话引起了沈括极大的兴趣:“你也看过《浑天仪注》?这书里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 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你说的球是不是就是鸡蛋黄的形状?”

  《浑天仪注》这书王雱还真没读过,不过听着不难懂,大意是天包着地,就像鸡蛋包着蛋黄。这说法虽然模模糊糊,但也已经摸到点边。

  王雱道:“要证明它是个球也不难,我们悄悄乘船去海边看一看就晓得了。”

  沈括只看过汉时张衡写在《浑天仪注》里的猜测,还真不晓得怎么证明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个球。他与王雱约好休沐日去海边一趟,郑思和武兴自然也兴致勃勃地跟着。

  有人看见他们上船,跑回去告诉郑主簿。郑主簿知晓是沈括带着的,谢过前来通风报讯的人,心里却没多少担忧,只去知会了王安石一声。

  王安石说:“你们家郑思一向听话,肯定是我家那混小子撺掇的。”对这个越来越活泼好动、一天不搞事就浑身不舒坦的儿子,王安石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随王雱去了。

  另一边,王雱蹦跶到甲板上吹风,小脸儿被北风冻得通红。入冬之后,鄞县的空气湿冷湿冷的,挺不舒服,不过小孩子是天然的火炉,王雱一点都不觉得冷。

  沈括到鄞县之后也跟着同窗一起锻炼身体,也抗寒得很,和王雱一起站在前头赏玩沿岸徐徐倒退着的风景。

  鄞县离海不远,王雱一行人很快从客船上了岸。王雱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直至沈括按捺不住让他说说怎么证明“地球”这个说法,他才领着沈括三人到一处可以远眺海平面的地方。

  王雱说:“往远处看,要是有海船回来了,我们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就可以证明‘地球’是‘地球’了。”

  沈括平时就是个很爱思考的人,稍一思索便明白了王雱的意思:前面的海平面没有遮挡物,如果地是方的,你应该可以把水上所有部分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先看到的只有桅杆,船身随后慢慢出现,说明原处看上去很平坦的海平面不是方的,而是圆弧形的!

  明白了判断方法,沈括立刻目不转睛地盯着远处的海平面。

  王雱没兴趣蹲着等船出现,他对沈括说:“你现在这里看着,我去码头上逛逛。”这边的码头比鄞县那边的码头大得多,停泊着不少南来北往的客船。

  王雱带着郑思、武兴到处溜达,不时跑上前看人家卸货,用半吊子的江浙话和人搭话,小孩子说话软乎乎的,总是讨人喜欢,闲下来的船工不介意与他磕叨磕叨。

  王雱对各种货物的兴趣不大,反而更喜欢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有几个船工刚卸完货,错过了饭点,烧起火架了口大锅烫菜吃。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