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王雱和司马琰趴在茶坊二楼的栏杆上瞧够了热闹,招呼曹立一同回家去。大相国寺一带鱼龙混杂,曹立紧跟在王雱两人身后警惕着过往的所有人,哪怕看到有偷儿在偷别人荷包他都没挪动半步。
保护王雱和司马琰才是最重要的。
王雱倒挺想支使支使曹立去见义勇为,可惜曹立现在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他娘叮嘱说要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就寸步不离地跟着,茅厕都不带上!
安然无恙地把司马琰送回家,王雱有了新主意:“我们在京城也安顿下来了,曹立你总跟着我多没趣,不如我们找点事干。”
曹立点头听命。到京城后他的职责就是护着王雱到处玩儿,确实把他给闷坏了。
王雱道:“我听说京城有个地方叫‘无忧洞’,你听过没?”
曹立老实回答:“听外面的人提过,说那是盗贼聚集的地方,住着许多‘江湖人士’。”事实上这些三教九流的人也不全都是盗贼,他们偶尔也会做点正经事:跑跑腿、卖卖果子、传传口信、拉拉皮条。
“你想办法混进去,拉拢一些能用的人,到时候我们把他们干的活计全盘接下来好好规划规划。”王雱大言不惭,“你性子太直,与他们打打交道,对你往后领兵打仗有好处。”
一开始王雱笃定地说什么“你以后要当大将军”,曹立心里还挺别扭,现在曹立已经能面不改色地听着了。他应下王雱的话,拿着王雱给的“活动经费”想法子寻那无忧洞去了。
曹立离家半个月,方氏书坊的护目宝镜正式在朝中大佬之中传开了。因为望日这一天,刘沆戴着他刚拿到手的护目宝镜上朝去了!
第四十三章
望日这天, 刘沆依然骑着矮马, 啃着撒了芝麻的烧饼,踩着点赶朝会。到紫宸殿外, 他衣袖上落的碎芝麻已经拍干净了, 取出上朝用的笏板。
这笏板是百官上朝时记事用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要紧事全先打好草稿记在上面, 免得上朝时殿前失仪,忘事儿了或者磕磕绊绊。
像刘沆这样的老臣, 上朝经验丰富得很, 基本不需要往上面写什么, 比如刘沆从前就只在上头写“忍住不要瞎哔哔”“忍无可忍也得再忍忍”“不要轻易放出毒舌这终极武器”等等箴言。
没办法,上了年纪写再多也看不清不是?索性拿着充样子。
今儿刘沆找到自己的位置站定, 腾出手扶了扶自己花了大价钱买的眼镜,左右一打量,周围人笏板上的“小抄”尽收眼底。
大部分人都明敞敞地亮在那儿,不怕谁瞧见;那些个藏着掖着的,等会儿一准要搞事情!
刘沆气定神闲地扫了一圈, 不出意外地瞧见御史台的几个家伙面孔紧绷, 笏板死藏, 一看就是要怼人了。
御史台的官员专职怼人,上至官家、宰辅, 下至文武百官, 他们都能瞅准机会弹劾几句。今日也没出乎刘沆的预料, 官家议完大事,御史台官员立刻出列:“臣有本要奏!”
刘沆正准备看戏,对方的话却让刘沆的好心情消失无踪。
这一次,御史台怼的是他!
前不久,张贵妃母亲娘家一个家仆犯了事,刘沆这个开封知府依法判处了那家仆。御史台的意见是“你处理了家仆,怎么不处理曹家?这是包庇,这是想讨好后妃”!
说起这张贵妃,那是圣眷极浓的,去年刚被破格封为贵妃,可谓是独宠后宫。
官家因为对张贵妃的喜爱,还给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好些个肥缺——若是能讨好张贵妃让她吹吹耳边风,绝对是个了不得的进身之阶。
刘沆觉得自己挺冤,哪有家仆犯事就要“除恶必尽”把主家也连根拔起的?他忍了忍,没回怼,默不作声地等官家裁决。
张贵妃眼下是官家的心头肉,官家哪能容忍御史把这帽子往张贵妃头上扣,他不仅没□□刘沆,还夸了刘沆处事公允,绝无讨好之意。
御史一听,晓得了,官家心偏!
御史们齐刷刷看向刘沆,觉得这人颇有奸诈之相,决定以后多找找他的茬。
可细看之下,他们又注意到刘沆脸上戴着个古怪玩意,有资格参加朝会的人大多有儿有女,依稀也听儿女说起过这么个叫“护目宝镜”的新事物。只是京城每日稀奇事那么多,他们也就听听罢了。
于是又有御史上前一步,举起笏板弹劾起刘沆殿前失仪来:上朝的着装是有规定的,你怎么自己戴了个所谓的“护目宝镜”?!
刘沆本就因为被弹劾心里不爽,再听御史继续找茬,没忍住怼了回去:“敢问你身上是不是连个荷包都没带?我戴这护目宝镜,与你带荷包有何不同?我年过五旬,目力减弱,如今有了这护目宝镜,视物轻松多了!”
刘沆与御史唇枪舌战起来,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官家在中间和了和稀泥才终止互怼。
一场朝会不欢而散,刘沆的护目宝镜倒是出了名。不少与他交好的同僚都过来问他:“护目宝镜当真这般神奇?”
刘沆也不吝啬,借给几个有同样困扰的人试戴,那几人一戴,眼前果真一亮,原本模糊的书文都变得清晰起来。众人便骂道:“得了如此好物,你也不与我们说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春溪笛晓 爽文 穿越重生言情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