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提大哥吗?”
“……”福董停顿,又道:“一个两个全是生来和我作对的。”
“没事的话,我就回去了。”旭奕还在楼下等她。
“坐下!”福董沉声。
无奈止步,重又坐定,看福董扔过一份文件,是安并不接,只说:“爸,我不会换工作。”
福董冷笑:“我还能指望你?”
是安不再接话,拿过文件翻看,是相关资产的转让文件和公司的配股文书。看了几页,合上不再细看,对福董道:“我拿回去给承平。”
“得了这些,连句谢都不会说?”福董不满。
是安本不想说,终没忍住道:“爸,我不以为这是承平和我该得的,但我们会留着。因为这该是我妈的。”
接着是安,旭奕问:“还好吧?”
是安点头。
开车回家,路行一半,是安轻道:“原来她早就知道了。”
知道自己时间不多,所以支开她,找福国伟谈离婚。一辈子淡泊的人,在最后,为子女争过。
旭奕侧头查看,见是安神色茫茫,无语凝噎,也不做细问,只握上姑娘小手,无声安慰。
等是安伤处痊愈,农历年也到了。
傅老师在的时候,姐弟两还有个归处,今年怎么过,是安还没整明白,旭奕却一早决定带老婆和小舅子回宁波老家了。
☆、结局章
老人忖旧年,小孩望新年。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好吃好玩的不需要等到过年才能有。但因着春节是多数人得空的日子,大家相聚一堂,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热闹也喜庆。
旭奕老家过年更传统些,家族大,子孙繁茂,每年聚会,也不定都能赶回。不能回的,年桌上会备上他的碗筷酒杯,酒满杯,饭满碗,以示人齐无缺,全家团圆。
新媳妇上门,爷叔婶婆,哥哥嫂嫂,弟弟妹妹,是安跟着旭奕满屋认人,楼教授夫妇就领着承平一一拜年。
一番相见,是安和承平都是新奇,两人自小就没有过这么多亲戚,这一天收的红封都快超过历年总和了。
“姐夫,我妥妥跟着你混了,这也太给力了。”承平胳膊架上旭奕,笑得谄媚。
旭奕抖抖肩,将人脱开,转去搂住是安,笑道:“谁稀罕你,这全是沾我老婆的光,我跟她混。对吧,安安?”
“恩……”承平环抱自己,哆嗦哆嗦,吐槽道:“肉麻当有趣。”
看几个小孩儿闹得开心,胡女士也笑,等时间差不多了,才对各人说道:“先回屋收拾收拾,晚间年夜饭,人会更多些,到时有得热闹。小福,你跟我走,我带你去你房间。”
楼教授老家是两层小楼。进大门就是个小庭院,左侧是堂屋,连着厨房和洗手间。二楼几间卧室。
旭奕的房间是最边上的一间,屋子不大,一张双人架子床靠里墙横放,一个双门衣柜靠侧墙,窗前一个书桌。
“也就过年回来,平日是大伯帮忙照看,回来之前有托他帮忙归置。”旭奕将两人行李推到桌边放好,转身继续道:“你看看,还缺什么,一会儿咱俩出去,顺便就带回来。”
是安四处看看,被褥都是新换的,衣柜也被清理干净,实在没什么需要添置的,就对旭奕说道:“要好好谢谢大伯,他费心了。”
“我知道。”旭奕点头,搂着是安在床边坐下,问:“是歇会儿,还是这就出去看看?”
“去哪儿?”
“老街,那边吃的玩的多些。”
宁波有实名最早可追溯到夏,初具规模于唐,形制延续千年,现代城市的发展仍以其为基础。明洪武年间,为避国号讳,改名宁波,取义“海定则波宁”。
“名人典故多,不少街道都命以人名。也有些因文物古迹得名的,像因为天封塔得名的塔前街,塔前巷;因为有了天一阁,所以天一街,天一巷。”牵着是安走在南塘老街,旭奕娓娓道来这个城市的历史传承。
“我以为宁波是以商业闻名。”是安接话。
“临海,道路四通八达,行商历史悠久,每个年代都能焕发新的活力。”牵着是安停在一家店铺,旭奕说道:“咱们吃碗汤圆再走。”
“到家你就吃了两碗汤圆,现在还要吃吗?”是安问。
“好吃嘛。”
“你太爱甜食了。”是安感叹。
“有吗?”
懒得说他,还有吗?来的路上就吃掉一盒太妃糖,本来说是买给她路上吃,结果一家人每人分了一颗,剩下的都归了他。
心里吐槽,但也陪着吃了汤圆。出来又排队买了油赞子给承平带回,那人也是个懒的,不爱走走逛逛,最愿意搁屋打游戏。
除夕夜,团圆夜。
年饭定在酒店,包了一个大厅,摆下六张大圆桌,老老少少依序坐下,坐得满满当当。
是安跟着旭奕满场转,挨着给家中各长辈拜年,祝好。一圈结束,接着认识平辈兄弟姐妹。人多,通了名姓称谓,转身就能混淆。是安担心,旭奕宽慰没事儿,时间长了就都能记住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麦稻 天作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