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很正常,换了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可能随便相信一封来历不明的信,更不可能因为这种没有查证的消息胡乱散播消息,引起群众的恐慌。
况且根据几十年后的解密显示,京津冀地区,各地好些地震办公室都模糊预测到了有大地震发生,但一直没引起上面的重视。上面不下通知,各地政府官员即便知道了这件事,也不能对外宣扬,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擅自发布这种灾情的权力。
所以姜瑜这次是打算走真正的群众路线,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更多的普通民众。不过两百多封信恐怕还不够,姜瑜琢磨着在看还能不能再弄点信。
把信写好,装好后,包了起来,在七月十号这天晚上姜瑜就带着东西出发了。她去了火车站,没买票就挤上了车。感谢这个年代买票不用证件,感谢火车站还没有监控,她也不用担心被人发现。
上了车,姜瑜才补了一张站票,然后窝在角落里睡了一觉。等第二天早上八点,火车已经到了距黎市好几百公里外的另外一个城市。
姜瑜下了车,拿着包,直奔邮政局而去,先买了几个信封,然后寄了十来封信,再换个邮局,继续寄信。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姜瑜每次都只寄不超过十封信。就这样,她花了三天时间,坐着汽车跑了十几个城市,去了好几十个邮局,分别把这三四百封信从不同的地方给寄了出去。
等姜瑜忙活完,已经到了七月中旬。这些信大约要一个星期到十天才会被送到唐山,那时候就是二十几号了,距地震只有几天的时间了。
姜瑜估算了一下,三四百封信就意味着有三四百个人很可能会得到这个消息,然后这三四百个人并不是孤零零的个体,他们有家庭,有父母妻儿子女,还有兄弟姐妹和朋友,然后他们的亲朋又会有其他的亲朋好友。
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具体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进而受到影响,改变命运,姜瑜也没法估量。她把自己能做的做了,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但愿这一次有尽可能多的人逢凶化吉。
做完这件事,姜瑜回到家,好好睡了一觉,然后便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她明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今天的报纸,可报纸上一直没这方面的消息,姜瑜等得很焦灼。
殊不知,唐山人也很焦灼。不知何时,民间流传出了一个消息,说28号凌晨有大地震,让大家那天晚上别在屋子里睡觉。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不少人心里都泛起了嘀咕,真要大晚上的来了大地震,谁都跑不了。
渐渐的,有人开始寻找地震的作证,屋外晾的衣服上爬满了蚂蚁,有的井水冒泡发浑,蟾蜍成群结队出洞……这些似乎都是地震发生的前兆。
宁可信其有,还不到28号,不少人晚上都不敢在屋子里睡觉了。反正是夏天,气温高,大家索性在院子里打起了地铺,就连住楼房的不少居民也去有院子的亲戚家借住。不少院子里,到了晚上,铺了一地的凉席,蔚为壮观。
这消息先在民间发酵,等传到有关领导人的耳朵里时已经是26号了。当地政府一方面去查找这个消息的源头,一边向上级反映,并向预测部门询问此事。
可因为消息的源头太多,而且五花八门,一时半会儿根本查不清楚,地震办公室那边也反应,一位姓杨的专家在五月底的时候确实做过这样的预测。
但这个预测一直没引起郭嘉地震局的重视,因为当时是把重点放在了西部,五月的时候云贵川地区才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学界的主流意见是,地震带已经转移到了西部。
当地政府很头痛,思来想去,最后做个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妥协方案。以电力不足为由,27号晚间全市放假,所有夜班工厂一律停工休息一晚。至于地震的传言,政府装作不知,没有站出来辟谣,任凭流言发酵。
***
27号那天晚上,姜瑜也没睡着,她一直亮着灯,打开收音机,慢慢地等着。凌晨过了,两点,三点,四点……收音机里一直没播报这方面的新闻。
熬到28号快天亮的时候,一直没这方面的消息传出,姜瑜揉了揉红通通的眼睛,又看了一眼当天的报纸,上面也没刊登这件事。莫非她穿越的翅膀一扇,改变了这个世界?这也有可能,说不定现在这个世界是个架空的平行世界,并不一定会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运行。
若真是如此,那简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姜瑜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放心地躺到了床上,准备好好睡一觉。
但她睡到中午就被人给推醒了。
姜瑜睁开眼,然后就看见一身笔挺军装的梁毅坐在床边。
她打了个哈欠,问道:“几点了?你怎么回来了?今天是星期三,不是周日啊。”
梁毅的神情很严肃,他伸手把姜瑜拉了起来,轻轻抱了她一下,语气凝重地说:“今天清晨五点半,唐山发生了大地震,华北多地有很强烈的震感,京津冀地区不少房屋坍塌。我要去救灾,车子进城,路过家里,回来跟你说一声。”
远赴千里救灾不是三五天的事,这么大的灾难,甚至三五个月都不一定能赶得回来。所以梁毅才会挤出时间,特意回来一趟,亲自跟姜瑜道别。
但姜瑜现在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你说地震是早上五点多发生的,不是三点也不是四点?”
52书库推荐浏览: 红叶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