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妻兴宅(卷一~卷四)_荞楚【完结】(32)

阅读记录

  因为明早五更起,陈太君及三位太太都要入朝朝贺,她们都有诰命在身,再加上明天还得一天忙碌,受了礼、散了钱,坐一会也就散了。

  回到屋里,思宸就把今天得的荷包拿出来,打开看了看就让初晴收了起来。虽然并没有坐多长时间,但比平常还是晚的多,而且明天还得早起。

  初一过年,初二是归宁日,往年这时候都是大太太在家里招呼回来的姑奶奶,二太太和三太太带着姑娘们各自回娘家。今年三太太也没回娘家,谢韵清那件事出来之后,两家算是彻底不来往了,就是上门来,三太太也是一律不见的。

  大太太也没回娘家,主要是归宁的姑奶奶都是她的女儿,三太太也带着思慧和思宸坐陪,陈太君兴致也好,又传了戏班进来,唱了大半天的戏。

  到了下半日姑奶奶们也陆续回去,陈太君却让玉蝶把思琪叫了过来,思琪估摸着与邵昀的亲事有关。虽然二太太当日话说成那样,思琪脸上很不好看。但到底自家姐妹的婚事,让思琪说,这门亲事对思芸来说不算差。

  「那天你说的邵家那位公子,你三婶在旁边听了,后来跟我说,想说给思宸。」陈太君直入正题。

  思琪愣了一下,她本来还想着思芸,没想到陈太君会说到思宸。不过这么看来,思芸那边是彻底没戏了。

  陈太君又问:「吴大姑奶奶跟你提起的时候,有没有说过要求姑娘嫡庶?」

  「这个倒是没有。」思琪说着,吴大姑奶奶只是在自己面前提起,说安远侯说的,邵昀这个年龄了,该说亲了,让吴大姑奶奶这个嫂子给留心张罗。

  吴大姑奶奶给她说的时候,有几分抱怨,自己公爹年轻时候干的这些事情,弄得安远侯府脸上都无光。也有几分让她帮忙留心的意思,思芸还是思琪自己想起来的,并不是吴大姑奶奶指名的。

  陈太君便道:「那你就探探她的口风,现在邵家形势正好,那孩子又是秀才,真结了亲也是好事。」

  思琪点点头,道:「等过几日我就去问问看。」能跟邵家结亲对于韩家来说确实是有益无害,而且思宸除了出身差点,不管模样还是行事说话那都是一等一的了,而且不管怎么说都是国公府里的正经小姐。就邵昀那样的出身难道还要求姑娘是嫡出,实在是要求过高了。

  陈太君又道:「虽然那天你二婶说话不太好听,但思芸的婚事你当大姐的还是要留心些。」

  思琪叹气道:「老太太放心,妹妹的婚事是大事,一些小口角我不会放在心上。只是……」二太太那个挑剔劲,她就是再有心,二太太不同意她又有什么办法。

  陈太君忍不住叹了口气,问题的根本确实是二太太。又说几句闲话,思琪也就辞了陈太君回去,陈太君并未留她,只让玉蝶送她出门。

  过年是交际的时候,虽然地位高的人家都是大太太和二太太去的,但三老爷还是有些同僚,还有一些档次不太高的人家都是三太太去的,姑娘们则是看情况去,思宸虽不如思慧出门的时候多,但大部分时候三太太还是带着她。

  连着几天出门,金银锞子,小首饰得了不少,把除夕那天得的放一起,思宸清点一下将近有二十两银子,差不多一年的月钱到手,思宸还是比较满意的。

  「姑娘在屋里吗?」冬梅的声音传了过来。

  思宸忙把自己清点的东西收起来,起身迎了出来,笑着道:「冬梅姐姐来了,快屋里坐。」

  冬梅看思宸出来,也就在门口站住了,笑着道:「不坐了,就一句话,太太让我告诉姑娘一声,明天去许家吃酒。」

  「我知道了。」思宸笑着应了一声,许家?将要结亲的许家吗?

  冬梅福了福身就又回了三太太屋里。

  翰林许家要说起来也算的上高门大户了,最清贵不过翰林,名声是有的。只是清贵归清贵,翰林的俸银实在少的可怜,而且翰林这个职位就是想有点灰色收入也不容易。许老爷又是读书人性格,完全就是靠着俸银吃饭。

  许家更没什么根基,十几年前只是一般平民,家里有几亩薄田,也雇不起人,只是兄弟几个下田耕种。当年许家老爷上京赶考都是县太爷,也就是许老爷的岳父资助,后来许老爷不负重众考中进士,留在京中成为翰林,就是现在在老家说起来那也是不得了的官宦人家。

  许太太身为县官的庶女,当初嫁的时候许老爷只是举人,嫁过去之后许老爷才中的进士,随后入京来,当时是风光一阵子的。只是入了京成了翰林夫人,许太太才发现这日子真不好过。京城消费高,只是吃穿用度就算了,更花钱的是,京中这些人情来往太厉害了。

  日子想不俭省也难,偏偏家里姑娘又多,想把女儿嫁的好就得有得嫁妆,许太太三个女儿,大女儿己经嫁了,嫁的也算不错,嫁的是跟许老爷同科的,现在是礼部的主事,算是门当户对。

  四姑娘是许太太的二女儿,屋里还有一个六姑娘是庶女。像韩家这样的国公府第会有结亲之意,这完全出乎许太太意料之外,而且还三房的嫡子,对于许太太来说真是喜出望外了,不过问题也来了,怎么陪嫁。

  国公府第,陪嫁少了那不但惹人笑话,女儿嫁过去也吃亏的。许太太也是没办法了,只得向许家二老爷求助。

  许老爷兄弟三个,许老爷家中老大,许家可谓是全心力的供他读书。许老爷也是真争气,出了头。而许家二爷却是弃农从了商,大珠朝对于商人并不是很压制,商家也可以穿绸衣,子弟也可以读书考科举,所以二老爷后来从商许老爷也是支持的,没少补贴这个弟弟。

52书库推荐浏览: 荞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