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学掌家_白糖罂【完结】(192)

阅读记录

  她觉得有父王在背后就怎样都不怕。当即就要去取笔纸替兰婧写这信,但兰婧拽住了她。

  兰婧的小手把和婧的衣袖攥得紧紧的,跟她说:「算了,别让父王知道……」

  「为什么啊?」和婧不解,兰婧压抑着情绪抽抽噎噎地又抹了两回眼泪,还是「哇」地哭狠了。

  候在外面的凝脂闻声忙要进来,刚绕过屏风还没定住脚,就被兰婧吼道:「你出去!」

  凝脂又赶紧退出去。

  「你干什么啊……」和婧略显不快,但她也没冲兰婧发火,耐着性子一句句地问了好久。

  但兰婧什么也没说。

  兰婧实在不敢跟姐姐多说那些话,母妃说那些话时的惊恐眼神在她的噩梦里出现过好多回。

  那是母妃在被赶回府去之前跟她说的,母妃叮嘱她说,千万、千万不能让父王和嫡母妃看出一丁点她想她的痕迹,让她一定要在嫡母妃面前开开心心的。还让她不管在什么事上,都不能跟姐姐争,更不能跟两个弟弟争。

  母妃说,是因为她这个当生母的不受父王喜欢了,而父王很喜欢她的嫡母妃。她如果跟嫡母妃的孩子们争什么,父王也会不喜欢她的。

  兰婧觉得这很可怕。因为她喜欢父王,也喜欢嫡母妃;喜欢姐姐,也喜欢两个弟弟。但母妃这样说,她就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喜欢他们了。

  府中。

  才回来两日,尤氏便已觉得胸闷气短厉害。王爷一走,府里的主心骨都没了,而且他还是带着王妃一道走的,让尤氏更觉得堵得慌。

  她也懒得跟北边那几位多有什么交集,这两日能走动的,便只有西院的何氏。

  何氏还总是哭哭啼啼的。

  尤氏觉得烦得很,到了第三日,便不邀何氏来喝茶了。她打着哈欠叫来山栀,吩咐说:「去,去相熟的几个府看看,瞧瞧她们有哪位今天得空没有,请到我这儿说说话,就说我这儿好吃好喝地伺候。」

  到了下午,还真有几位来了的。

  有素日交好的平郡王府的侧妃白氏、十二皇子府的侧妃赵氏,除此之外还有个从前没见过面的——皇后娘娘刚赐进善郡王府的侧妃,胡氏。

  这胡氏来,弄得另三人都觉得见了什么了不得的奇景似的。

  这太新鲜了……

  善郡王打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作死,和一众兄弟全翻了脸,善郡王府和各府早就都不走动了。平日里年节也好、喜事也好,他们都不往善郡王府下帖,善郡王府的人也从不登门拜访。

  这胡氏说来就来……真的很新鲜啊!

  尤氏也没好明说什么,还是尽地主之谊,该上茶上茶、该说话说话。

  没出十句,几人便都听出这胡氏跟已扶正的善郡王妃柳氏不对付。

  起因是十二皇子府的赵侧妃寒暄说咱日后多走动,相互多关照着,结果换来胡氏的一声长叹:「唉,我也希望和各府多走动啊。若不然我在我们王府里头,那就跟守活寡似的。」

  这话说得气氛瞬间沉肃。

  无他,就是在座的其他几位也都因为自家王爷一心绕着正妃转,而过得跟守活寡似的。白氏和尤氏好歹还有个孩子,十二皇子府的赵氏什么都没捞着。

  所以谁爱听她说这话啊?

  几个人讪讪地互递了个眼色,白氏一贯和善,就想开口哄哄胡氏。

  孰料白氏话还没出口,胡氏美目一翻就转了画风:「唉,我啊,只盼着我们爷多少念念我过门也算早的情分,日后能雨露均沾,别让我这活寡,从府里守到宫里去。」

  宫里?!

  几人悚然一惊。

  河上,玉引与孟君淮盛着船顺流而下,小半个月后,就已快到地方了。

  这几日在河上过得无所事事,日日就是看看信聊聊天。好在家里的信来得勤,有乔氏写的,也有和婧写的。

  乔氏写得大多很规矩,一条一条地禀清苑的大事小情,只有一回添了句带着点「私心」的——她跟玉引说想尝尝南边的点心,问玉引如果方便,能不能赏她一盒?玉引当日就着人挑了些不易坏的买了几盒,快马加鞭地给她送去。

  和婧写的则随意多了,天天跟她说弟弟又不听话啦、阿狸挠坏东西啦、兰婧又哭啦、和夕珍夕瑶吵嘴吵得不太开心啦云云,孟君淮和玉引便轮流认真地回信解决这些孩子们之间的小问题。

  直到这日,和婧提了件大事。

  ——乾清宫突然下旨加封了各家的女孩子们,谨亲王那儿的都封了翁主,其余郡王府的都是郡主,还未封王的皇子府的女儿封了县主。

  和婧与兰婧自然不会被绕过去,和婧封的静宁郡主,兰婧是因为年纪还小又是庶出,封号上暂且比和婧少一个字,称良郡主。

  玉引先读的是和婧写来的信,读到此处就皱了眉,刚跟孟君淮说了两句,坐在榻桌另一边的孟君淮把乔氏的信递了过来:「乔氏也提了这个。」

  「这是什么意思?」玉引紧张道。

  宗室女册封的规矩她是知道的,基本都是十岁再册封。所以慢说兰婧,就是和婧也没到年龄。

  而且居然还把各府都封了?

  「乔氏说十弟府上的三个女儿全封的翁主。」孟君淮深吸了口气,摇头,「父皇这是要封十弟当亲王。」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糖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