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学掌家_白糖罂【完结】(342)

阅读记录

  那他们瞎紧张什么啊?

  弹指到了八月,在尤则旭与夕珍正筹备婚事的时候,齐郡王回了京。

  准确的说,是被押回了京。

  两年多前他去南边赈灾,现下赈灾事宜已收了尾,循理来说是办了个漂亮差事。这样被押回来,自然引起不少议论。

  刚开始众人甚至连他是什么罪名都不知道,后来倒是传出了个罪名,模糊不清地说他在当地收受贿赂。

  当然,有些风声还是传了出来。不少人都在说,其实是他趁在南边办差,勾结了几个得势的奸宦。只是皇帝的亲弟弟勾结宦官这事说起来太丢人,有损天威,因此寻了别的说法。

  但民间怎么说都无所谓,毕竟就算是再平静的时候,民间也爱传些皇家的奇闻异事出来,大家不过都凑个热闹添一耳朵,搅不出什么。

  玉引在意的,是当下宗室贵族间愈发紧张的关系。

  「尤则旭领着这差呢,你嫁过去之后别乱插手,对你们都不好。」玉引蹲在一只大朱漆箱子边,一边亲手帮夕珍检查嫁妆里的各样珠宝成色如何一边叮嘱她。

  为玉引收拾着书案的夕珍点头:「我知道,这您放心。到时我也未必有工夫操心这个,突然要管个家……我估计我要学的东西还多呢。」

  玉引一笑,又劝她说不必太担心。突然想起还有东西没给她,便打开柜子找了出来:「这是和婧做给你的,明婧也帮忙来着。兰婧那天也提了句要做东西给你,估计还没好。」

  那是一方帕子,绣的鸳鸯的图案,自然是祝她婚后能过得好的。

  夕珍开心地收了,又告诉玉引兰婧的也给她了,是个荷包,说绣得挺漂亮的。

  「我瞧兰婧近来性子好些了!」夕珍笑道,「她说那个荷包的料子是她出去散心时在布庄偶然挑中的,她从前都不怎么出府,出府也不爱自己买东西。」

  「是吗?」玉引对此有点意外,旋即也一笑,「这样好。我和你姑父都担心她把自己闷坏了,她能放开些就好多了。你寻个合适的机会告诉她,告诉她你喜欢她挑的东西,鼓励她多出去,钱若不够从我这儿拿好了。」

  玉引这么交代完,心里却有那么点犯嘀咕,不太懂兰婧是怎么突然放得开的?

  她这几年一直在努力不假,可兰婧在她跟前……也没松快到哪里去啊?

  前宅最西侧的一排房子,是王府里几个孩子的侍卫们住的地方。

  他们和保护王府平安的普通护军不太一样,王爷特意挑了与孩子们年龄尽量贴近的人来,为的便是能将她们培养成亲信。是以他们平日里吃住都在府里,若是哪个小主子要出门了,就喊上自己手底下的人去。这其中世子时祚的人马是资历最老的,都是近三年前就入了王府,其余的则基本都是今年才进来,不过众人一起共事又年纪都差不多,资历不同也依旧处得不错。

  晌午,众人照例一道用午膳。

  因为后宅正院的吩咐,他们中午的菜式额外多添两道荤菜,据说是因为王妃怕他们一群青壮男孩操练饿了会不够吃,多添的菜里的肉好像也是直接从王妃自己的份例里出。这是份体恤,单为这个,跟着正院办差的侍卫也无形中地位高出了一截来。

  ——于是在年初的时候,侍卫间一度出了送礼塞好处的事,谁都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巴结一下跟了正院几个小主子的人,以防日后被穿小鞋?当时也有人收了这礼,但不知怎的传到了大翁主耳朵里,押出去就赏了顿板子。

  然后大翁主从正院发了话,说甭管哪个院子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家人,他们不会分高下,身边的人也不许。

  自此众人算是都安生了下来,要真说谁还高一头,就是世子身边的几个了——这也不是因为上头有世子的身份,而是那几人本身资历老些,懂得多嘛!

  饭后自有打杂的宦官进来收拾碗筷,大多数侍卫则在桌边坐着消食。世子身边领头的侍卫叫沈晋,抬眼一看刚吃完饭就不声不响出去的人,对身边的同伴道:「我出去一趟,你们先歇着。」

  他说着就出了用膳的屋子,跟着前头的人走了一段,到无人的地方才叫住他:「谭昱。」

  前头的人显然一滞,转过身来一颔首:「沈大哥。」

  沈晋往前走了两步,打量了他一番,问得开门见山:「我看了你好几天了,每天一用完午膳就往后宅跑,干什么去了?」

  「……没什么。」谭昱道。

  沈晋未作置评,只告诫说:「你最好别是跟后宅哪个丫头扯不清。这是王府,这种事没有过先例,上头会不会点头可说不清。再说你要是其他几位身边的人也还罢了,你们二翁主……怕是不能给你出这个头。」

  「我知道。」谭昱低着眼点了下头,认真承诺道,「沈大哥您放心,这些分寸我清楚,不会给兄弟们惹麻烦。近来总往后宅跑,是有别的事。」

  看他说得诚恳,沈晋便也没再多说别的,二人就此道了别,沈晋转身折回住处去。谭昱沉默了会儿,也继续往后宅走。

  沈晋的话他明白。他们这一众侍卫,虽则入府后的待遇是一模一样的,但挑人时其实很有偏颇。给正院的两位公子、两位翁主挑的侍卫,家世出身都好一些,东院两位公子那儿的略次一等,他们几个拨去给二翁主的,则「恰巧」都实打实的出身贫寒。

52书库推荐浏览: 白糖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