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师妹把这封信交给赵老师,蓬熙没报太大的希望。毕竟她自己金融学出身,虽然对编剧这一职业充满期待,但过去的几年里,她从来都不认为自己可以当一个编剧,因此并没有任何作品而言,是进了C大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她慢慢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尝试着做一下这件事情。
或许是命运眷顾努力的人,又或许是命运看到了她的灵气,不忍枉费。蓬熙接到了赵咏声老师的电话。
“你的来信我看了,想法很细腻很独特,对剧本与拍摄的架接与连接也很有看法,虽然其中有一些稚嫩的地方,但我想给你一个机会,听说你是学金融出身的。”
“谢谢赵老师,我确实是学金融的,但一直对剧本创作这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特别感谢您能给我这个机会。”
“我们这次是根据东野圭吾的《使命与魂的尽头》进行改编,剧本大致轮廓与情节已经创作完成,剩下的是细节的填充与人物性格的塑造,这么着吧,我给你一个命题你试着进行剧本写作,我看看你是不是这块料。”
听到这个书名,蓬熙心中一惊,四面八方的记忆瞬间复苏。不止是关于这本书本身,她还深刻地记得,她曾经和陆谨闻讲述过这个故事。
“谢谢您。”
“我的编剧组也需要加入一些新鲜血液,希望我们可以彼此成就。”
“希望可以不负您的期望。”
赵老师设置的那个命题,就是书的最后夕纪恍然大悟的时候,她突然明白——原来医生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竭尽全力要么什么都不做,没有所谓的中间状态,过去的所有疑问在她心中找到答案。这个片段原著中只有心理描写,确是整部书主旨的升华,推及至剧本,这一片段的撰写仍然起到画龙点睛和抬高主旨的重要作用。赵咏声给非科班出身的林蓬熙出这道题,一方面是因为这道题难度不小,及时发挥不好也是情有可原,另一方面是因为正是这道题难度不小,所以整个编剧组也陷入些许瓶颈,他想看看林蓬熙能为其注入怎样的灵感和巧思。
林蓬熙拿到这个命题,第一感觉是尺度真不好拿捏。写得太深入,不免有乏味说教和站在道德制高点劝说什么的意味,写得太浅,则可能力度不够,无法烘托主题,最重要的灵魂如果被一笔带过,这部电影则可能陷入不明不白的价值观境地。
该如何去把握?
蓬熙想了很久。
直到某个午后,她突然发觉自己陷入的是一个怪圈,她一直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想着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设置情境。但或许这并不是最好的角度。
为何不换一个角度?像是大梦初醒的那一刻,某些记忆忽然变得越来越清晰,灵感拉着她的手找到了徘徊许久的答案。
这个答案就来源于她和陆谨闻刚认识时候的那次交谈。那一次,陆谨闻近三十多个小时没有合眼,与同事一起拼尽全力还是没有给那个年轻的生命带来希望,他心灰意冷地蹲在医院对面的栏杆下,身体慢慢沉下,背影清冷得不像话。然后,蓬熙跟着他一起沿着江边走,给他讲了《使命与魂的尽头》。
拿起电脑,蓬熙写完了那段剧本。她不再强势地讲述,而是给主人公夕纪一个救赎别人的机会,在安慰他人的时候说出这句话,与此同时救赎自己。
发给赵咏声老师,赵老师被这个角度惊到。
蓬熙终于为自己觅得一个机会。
剧本《使命与魂的尽头》正在紧张地写作中,基于原著进行二次创作,除却故事框架外,任何细节都要重新敲定。主人公冰室夕纪,被塑造成中国版本的安惜初,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实习医生,同时也加重了对警察这一条线索的刻画。因为时间紧迫,电影想要赶上新年档,这也就意味着电影要在三月初准时开拍,六月份正式杀青进入后期制作,再加上宣发和拍片,时间很是紧张。
因此,熬夜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到后来,所有人都恨不得住在办公室。蓬熙常常在深夜从坐成凹型的椅子上站起,站在高处俯瞰着北川的夜景,揉揉惺忪的双眼,忽然好奇起太平洋沿岸的风光。
“怎么还在工作?”陆谨闻正准备出门,看到她还在工作室,推断一下她那里是晚上十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马上就回去了,因为马上就要开拍了,所以工作量大啊。”
“我说你们领导为了赶进度真是能压榨人啊,你说说你这都加班多少天了。”陆谨闻急在心头,语气也不由自主的严肃起来。
蓬熙只得哄他:“好啦好啦,没有赵老师我还得不到这个机会呢。再说,再忙一段就结束了,我到时候去加州找你好不好。”
“那我等你。”
“好。”
然后,第二天上班,蓬熙就接到快递电话,正想着自己什么都没买啊,打开一看就觉得什么都明白了。各种水果、养生茶、还有别的营养物,还贴心地备上了抱枕、坐垫等,于是拨通大洋彼岸的电话。
“陆医生,你这是想把我喂成小肥猪吗?嗯?”
“你怎么知道是我?”
“前几天刚跟我说真要熬夜的话,记得多吃点蓝莓,今天就寄来了一大箱蓝莓。不是你还有谁?”
52书库推荐浏览: 史今朝 甜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