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听了也有些咂舌,臣下内宅的事他这个做皇帝的也并不关心,不过图海嘴里那一句侧福晋让康熙心里有些不舒服,而且既然图海已经当着他这个皇帝的面说了,他就不能不表态,最后只能挑了一个不太重要的错处问道:“遏必隆难道也能有侧福晋吗?”
图海着实没有想到康熙竟然会关注这些小事,愣了一愣才说道:“启禀皇上,遏必隆并无侧福晋的名额,侧福晋只是王公贝勒等人才能有的,至于遏必隆的那个侧福晋,据说只是一个名号而已。”
康熙也发现了图海的诧异,他也知道自己有些大惊小怪了,不过这几日遏必隆又变成了那种油盐不进的态度,这也是康熙怀疑图海和遏必隆达成了什么交易的原因之一,即使图海在他面前状告遏必隆,康熙还是忍不住揪着这点不放。
康熙就要说出什么狠话来,忽然梁九功小声对康熙说道:“皇上,那侧福晋是钮妃的亲生额娘。”
梁九功说完就事了拂衣去,但康熙却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诚然康熙想要对遏必隆做些什么事情解气,可是涉及到钮祜禄妃,钮祜禄妃到底陪了他这么多年,康熙也不愿让她的脸面全给扔了丢在地上。
图海见了康熙的态度心里微微的沉了一下,为自己的外甥女担心了起来。
不等图海想更多的事,见康熙似乎是要把这件事揭过,图海连忙说道:“禀皇上,奴才还有一件事要禀报皇上,皇上可知,这遏必隆大人的大女儿嫁给了谁?”
康熙闻言看向梁九功,梁九功这些就有些哑火了,说起来梁九功也只是知道遏必隆有这么一个大女儿,再多的就不知道了。
康熙见梁九功也不知道,不由瞪了他一眼,然后回答图海,说道:“朕并不曾听说遏必隆提起,怎么图海你也会关注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吗?”很显然康熙有些迁怒图海了。
图海见状,连忙说道:“皇上,您误会了,奴才要说的是,遏必隆这大女儿也有一番造化,她是嫁给了巴林郡王鄂齐尔,也就是固伦淑慧长公主的长子,听说她深得固伦长公主的喜爱。”
康熙听到了之后,也严肃的看向了图海,问道:“你说的是真的?朕怎么没听钮妃提过。”
康熙说完就知道自己说傻话了,既然身为钮妃生母的侧福晋对遏必隆的大女儿这般苛刻,哪能指望钮妃对她这个大姐姐有什么情分可言?钮妃怎么会提起她这个姐姐。
图海就当自己没有听到康熙的问话,直接说道:“皇上,奴才听说巴林郡王福晋生下的长子已过周岁,还请遏必隆大人派人看望一下他女儿。”
康熙听了图海的提议,眼前顿时一亮,觉得图海的提议十分不错,说道:“爱卿说的对,固伦淑慧长公主乃是朕的嫡亲姑姑,既然朕的姑姑喜获嫡孙,那朕少不得要派人去一趟蒙古。”
图海听了康熙夸奖只做一副谦虚的样子,没说什么。
第二百三十五章 图海担忧
若是不了解这位固伦淑慧长公主是何许人也,就根本不会明白图海与康熙说的话。
固伦淑慧长公主,乃是太皇太后的嫡亲女儿,顺治帝的嫡亲姐姐,和顺治是同胞姐弟。也就是说固伦淑慧长公主是康熙的亲姑姑。
在大清,蒙古的地位十分特殊,大清的公主传统就是抚蒙,而康熙的这几个姑姑都是嫁到了蒙古。
而嫁到蒙古的康熙的这几个姑姑,尤其是固伦淑慧长公主,就是康熙竭力要维持关系的对象之一。固伦淑慧长公主人称‘巴林公主’,这个称号就足以表明了她在蒙古的根基之深,康熙就算是再自大,也不会不将他这个姑姑放在眼里。
巴林公主这一称呼来自于她的丈夫,自从康熙七年巴林郡王去世,固伦淑慧长公主就变成了巴林部的最高掌权的主人。
这样一来康熙对他这个姑姑就得十分重视了。
至于康熙为何一听到图海说要借由遏必隆大女儿这一层关系去蒙古打探一番消息,也十分高兴。
前一阵子太皇太后逼宫未遂,虽然朝堂上下看似已经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太皇太后逼宫让朝堂上发生了不少的震动,比如蒙古。
即使康熙忍痛将自己的儿子过继,可在一部分蒙古人眼里,仍然不觉得康熙这么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这些人仍然借着太皇太后的名义兴风作浪,而太皇太后在被康熙下令静养之后,也是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康熙自然不愿向太皇太后低头。
康熙没有将太皇太后一下子打落深渊,一方面是因为康熙念着她对自己的抚育之情,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他惧怕蒙古在发生什么乱子。
而固伦淑慧长公主是蒙古的重要人物之一,康熙十分担心她会受到太皇太后的影响,转而会对他以及朝廷有所不满,所以康熙才这么重视图海的建议。
康熙高兴过后,才道:“这次朕要多谢爱卿提醒了,爱卿可要什么赏赐?”
图海一脸谦虚的说道:“皇上折煞奴才了,奴才并不敢要什么赏赐,只是,奴才先前禀报之事···”
听见图海这么说的康熙,面上带着难色。康熙刚从图海那里得知要借着遏必隆大女儿的关系,要摸清楚他的姑母固伦淑慧长公主的真正想法,这时候图海就让他处置遏必隆另外的两个女儿,康熙还真的觉得有些难办。
52书库推荐浏览: 阿极要变白 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