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辰手插裤兜,站在他对面:“成了就好,早点结婚,我说不定哪天回部队去,不能来喝喜酒。”
“我也想早点,可是……”宋立棠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淡去,欲言又止。
苏定辰抬手拍了拍,宋立棠的肩膀,鼓励他:“不用急,慢慢来吧。”
宋立棠点点头,转动门把手,开了门。
苏定辰目送他走入房间,抬脚转身,走回自己的住处。
他在本市有其他住房,为了陪陪母亲,近日搬来此地暂住。
几日小住,苏定辰注意观察了一下,他们仨人家庭关系还算和睦,宋氏父子都对妈妈不错,将来他一旦有事不能回来,把妈妈托付给他们照顾,基本可以放心。
相亲成了之后,乔米雪过上了清净日子,每天出去玩,出去闹,出去运动锻炼,都有恋爱来打掩护。
妈妈自打女儿时隔八年,谈了对象,每天逢人笑呵呵,和那些舞友、牌友围在一起,八卦儿女婚事,自此可以侃侃而谈,底气十足。
清闲的日子里,乔米雪和下家谈好了,交接店铺,她把店里东西搬走,大件物品能回收利用,就搬回家去,当个备用,杂七杂八的小东西,要么卖废品,要么门口摆摊,直接卖给路过的学生。
别人摆摊是工作,她搬运东西忙活了一天,在门口摆摊权当休息。
乔米雪坐在小椅子上,斜倚着身子,翘着脚,左手拿烤鸭脖吃着,右手拎一瓶矿泉水,时不时喝两口润喉,隔壁面馆的刘大妈得了空闲,有时还会跑过来和她絮叨几句。
顾客挑走一些好货,剩下来的普货,就会难以脱手,乔米雪注意观察生意势头,一看生意不好,就用马克笔,涂掉原来的标价,把价格改低几块。
一路卖下来,乔米雪把长长的一条白纸板,涂得满是印记,标牌从十元,一路狂降,降到最后仅需一元。
乔米雪看着白板上歪歪扭扭的一元,一下子咧嘴笑了,她想自己可以在摊子跟前,摆一个讨饭铁碗,再摆一个小音箱,循环播出那句有名的广告词:一块一块统统一块,一块钱买不了吃亏,一块钱买不了上当。
硬币落入讨饭铁碗里,声音噼里啪啦,十分清脆,乔米雪闲闲的坐在小椅子上,听着钱响,偶尔和曾今的熟客热聊几句,拉拉家常。
乔米雪今天,创业退休,无事一身轻;隔壁的阿姨,今天开启创业时代,浑身干劲,在店里忙里忙崴,挥舞粗壮的胳膊,指挥工人登上梯子,把“乔家小铺”的招牌,换成自己的新招牌“张姐姐美妆”。
招牌换好,乔米雪收了摊,她的生意结束了。
乔家小铺就像其他店铺一样,在学校门前开张,倒闭,改头换面。
乔米雪记得当年,附属中学还叫十六中的那会,十六谐音石榴,十六中门口的店铺,一溜水跟风在名字里,加上石榴二字来应景。
如今呢?
它们都不在了。
旧货处理完,乔米雪两手空空,独自一人,走过面目全非、日新月异的街道,融入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姣好的面容在暮色中,渐渐模糊成路边的路人甲。
她想,这里的人很快,就会忘了“乔家小铺”,忘了她这个姓乔的店主吧……
冰消雪融,犹有痕迹,她和她的面包店消失,在世界的某一处角落,有人默默的纪念着。
医科大校内的论坛上,当晚出现了几个帖子,怀念美女店主,怀念乔家小铺的甜美滋味。
第23章
今天时晴时雨,不适合户外运动,可是还有一周,辅警招考就要进入体能测试环节。
乔米雪想要抓紧最后的一周,好好锻炼,让自己来个大提速,不求人前风光,冲进前三甲,但求不丢面子,不沦为最后的吊车尾。
她查过手机天气,晚上云开雨霁,是个美好的晴天。
那就晚上出去跑步吧。
跑步地点,乔米雪一贯的选择标准就是,人少,人越少越好。
在大学做保卫科长的乔爸爸,想让女儿在医科大锻炼,把女儿在自己的羽翼下,总是安心。
然而,乔米雪不愿意,她知道爸爸肯定会隔会功夫,就跑来巡逻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跑起步来都没干劲。
她向爸爸提议,我就在隔壁十六中跑步,那里也有保安,一样安全,万一有什么事,我大不了从隔壁喊你。
乔爸爸想了想,说不出有什么不好,只好由着女儿了。
乔米雪吃过晚饭,没看电视,就步行走去了。
早些去那里,她还可以在校园里好好转转,好好看看;毕竟是母校,毕竟是承载了青春的地方,多年之后再次重逢,绕着操场跑两圈,实在太敷衍了。
校园里不算热闹,出去玩的学生不多,校园里安安静静,人都在教学楼里上晚自习,林荫道上闲逛的人,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远不是过去那个杀马特遍地走的时代。
乔米雪走在路灯下,一路走来,明显的感受到了老十六中的蜕变,她停下脚步,回过头去,望着远处医科大学庄严肃穆的建筑,体会到了什么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学习搞上去了,文娱呢?
乔米雪想到了,十六中原来的礼堂,那里是艺术生的基地,是学校应付上级视察时,折腾学生搞文艺活动的地方。
52书库推荐浏览: 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