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闺阁记_姚霁珊【完结】(243)

阅读记录

  裴恕像是被她的话震住了,良久无言。

  两个人安静地走了约五分钟,陈滢方才听到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语气说道:“竟然……真是个疯子。”

  尽管他把声音压得很低,可那种极度的惊讶还是一点不漏地传达给了出来。

  “确实如此,很叫人惊讶。”陈滢的语声亦很轻,仿若呢喃。

  安静重又笼罩在了两个人之间。

  没有人说话,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和着周遭来往的人声,填补了这一阵莫名而来的空白。

  直到拐上了第一个转角,陈滢方才说道:“小侯爷应该见过明心了罢。”

  裴恕点了点头:“见过了。她近几日染上了风寒,昨晚一夜昏睡,我叫懂医理的吏员去瞧过,她是真的病了,且病得颇重。”

  “这就是了。”陈滢点了点头,此事她也知晓:“我方才也向她问过话,也正是因为听了她的供述,我才最终确定了凶手的目的。”

  裴恕沉吟了片刻,看向陈滢:“你是……怎么想到的?”

  他的语气中含着满满的疑问,旋即却又解释地道:“我并非质疑你的判断,我只是觉得这案子也太……”

  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停顿了片刻后,方才续道:“其实,从此人的杀人手法以及他留下的大量足迹来看,你的推断应该就是正确的。但我还是不明白,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从这么一堆乱七八糟的线索中,拎出最关键的那一点,并据此得出一个合理的推断,裴恕自忖是没这个本事的,哪怕是登州府那些有经验的刑名官员们,怕也难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勘破真相。

  陈滢并未急着答他,而是探手自袖笼中取出一方包好的白布,递了过去:“这是我从那些鞋印儿里收集来的,它们给了我一点启发,这也是证物,还请小侯爷收好了。”

  裴恕接过布巾展开细看,却见里头装着的是一堆很细小的竹丝,正是陈滢此前拾来的那些。

  裴恕有些不明所以,盯着那竹丝瞧了半晌,方斜着嘴角一笑:“郎廷玉说你捡了好些竹丝,宝贝似地全都收了起来,莫非就是这些?”

  “是的。这是很重要的证物。”陈滢的回答十分肯定。

  裴恕的面上便又有了那种难解的神色。

  慢慢地将布巾重新包好,揣入袖中,他方才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将手挥了挥:“罢,罢,这种动脑子的事儿,我还是不费那个劲了,只听你说便是。”

  此时,他们早便转过了第二道拐角,正站在那条颇为热闹的街道上。

  陈滢停下脚步,回身看去,便见郎廷玉带着几名穿甲衣的兵卒跟在后头,每个人的神情都很肃杀。

  她心下稍安,复又转首望向前方。

  天空奇怪而高,厚厚的云层铺叠开来,将天光掩得极为暗淡。

  这是冬日将雪时的天气,沉郁且寒冷。可是,那掠过身畔的风却又预示着,此时仍是深秋,并不会下雪,而眼前的繁华世界,也终究仍旧要继续泥泞下去。

  这一刻,陈滢莫名生出些许慨然,觉得,这个始终掣肘于她的大楚朝,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在查明嫌犯之后的行动自由方面,要比在法制与秩序约束下的现代社会,更加方便一些。

  她记得很清楚,在侦探先生的时空中,也经常面临这种直接证据不足、而间接证据尽皆直向嫌疑人的情况,每逢这种时刻,侦探先生必须绞尽脑汁才能想出对策。

  而在大楚朝就简单粗暴多了。

  第210章 凶手是他

  看着身后这队明显是冲着抓捕凶手而来的裴家军,陈滢的唇边绽出了一朵笑靥。

  如果在侦探先生的世界里也能这样直捣嫌犯老窝,那会省却多少麻烦?

  她一面如是想着,一面便伸臂向前方一指,启唇道:“到了。”

  裴恕闻言,立时凝目看去,便见陈滢臂指之处,是一家不大的铺面儿,那铺面儿前头站着几个人,似是正在买东西,而那铺子房檐处张开的青布幡上,“古记葱饼”四个大字,正在深秋的寒风里飞舞不息。

  “凶手就是古记葱饼的店主。”陈滢的语气并不紧迫,身上的气息也相当放松。

  裴恕却是浑身肌肉紧绷,面色森寒,头也不回地将大手一挥。

  郎廷玉立时带人冲了过去,口中喝道“官府查案,闲人速速回避”,很快将那几个买东西的人给挤到了一旁。

  这群气势凶悍的士兵一出现,半条街便都安静了下来,即便那街头巷尾亦有三五一群的民户乍着胆子悄声议论,然那声音却是轻得叫人几乎听不见。

  没有了人群的拥挤,店铺的门脸儿便彻底暴露在了裴恕的眼前,而那个站在铺面儿后头,肩上搭了块白巾子、手中捧着装蒸饼的托盘、一脸茫然地看过来的中年男子,便显得有些突兀起来。

  这男子显然是被惊住了,但面上却并无多少惧色,憨厚的圆脸上甚至还残余着一丝方才招呼客人的笑意。

  “进去搜一搜。”裴恕没去看那中年人,只吩咐了一声,声音与神情都很平淡。

  郎廷玉利落地应了个是,率众闯进店中,一面厉声喝道:“都散开、都散开。”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