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闺阁记_姚霁珊【完结】(304)

阅读记录

  也就是从元嘉十四年起,郭婉偶尔会离开蓬莱,前往各店铺看账,而这些店铺大多在登州府境内,韩家在盛京的产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卖掉了。

  得出这个结论之后,陈滢轻吁了一口气。

  如此便好。

  方才有那么一瞬,她委实是怕得出相反的结论的。如今看来,是她多虑了。

  此时的郭婉正在说话,说的是那银票之事:

  “……这是我自己的私房钱,不在那花草精油的盈利之内,陈三姑娘还请收好,莫要将它与那尾款算在一处。我知道姑娘不喜冗余,我其实也不喜。咱们一码归一码,还请姑娘不要推辞。”

  她的面色在一瞬间变幻起来,语声亦有了明显的起伏:“我自知身份不便,这些钱陈三姑娘也不必用在女校,只予了那庇护所罢。”

  她慢慢地抬起头来,看向陈滢,唇边的笑容有些牵强:

  “陈三姑娘当也知道的,我与庇护所的那些女子,所差的不过就是几分气运罢了。若非我命好,摊上了疼爱我的外祖一家,只怕那庇护所之中,也该有我一席之地。”

  此言极尽哀婉,陈滢不由有些动容,轻声劝道:“裘四奶奶何苦这样说?这话委实太重了。”

  “既知言重,那就请陈三姑娘莫再推辞了。”郭婉的声音很轻,态度却很坚决,仿佛生怕陈滢拒绝了一般。

  见她如此,陈滢自不好再推,只得将信封收了,郭婉这才重现欢颜,像是完成了任务一般,身上的气息都轻快起来。

  喝了两口茶,她便在果碟里拣起块点心来吃,一面便道:“今儿早上出来得忙,这会子倒有些饿了。”又笑:“陈三姑娘可别笑话我,也就在你这里,我才能得几分闲逸。”

  陈滢未就接话,只望着她出神,好一会儿后,方才收拢心绪,问出了一直萦绕在脑海的那个问题:

  “那小木马……是何来历?还请裘四奶奶不吝赐告。”

  这一问,与之前的谈话风马牛不相及,郭婉怔了怔,随后面上便浮起讶色来,反问道:“那小马又怎么了?”

  陈滢的问题委实古怪,由不得她不讶然。

  陈滢略作沉吟,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我以前好似见过差不多的木雕。”

  这并非撒谎,她的手头,确实有一只很相似的木雕。

  正是那无名女尸所持之物。

  因为时常拿出来观察,她对那木雕的刀法熟悉至极,而它与郭婉方才掉落的小木马,几乎一模一样。

  陈滢相信自己绝不会看走眼。

  她凝视着郭婉,下意识地观察着她的表情。

  而郭婉的反应也很奇怪。

  听了陈滢那含糊的答案后,她面上的讶色竟立时就没了。

  微垂视线看向桌案,仿佛在挑拣合口味的点心,郭婉淡然道:“我就说呢,何以陈三姑娘问起这个来了,原来是以前见过,这我就懂了。”

  自果碟里拣了一枚青果出来,郭婉方才淡笑着抬起头:“那小马是我幼时父亲替我雕的,到现在都已经好些年了,因从小儿这东西我便一直带着,习惯了,今儿不小心掉了下来,倒惹来姑娘笑话。”

  她的神情起了些变化,笑容却还在,续道:“因先慈早亡,父亲他老人家多年前便寻了个贵人当新妇,那新妇又替她生下了个尊贵无比的女儿,怕是人家早就把我给忘了罢。”

  第263章 伯府嫡女

  说到这里,郭婉自嘲地扯开了嘴角:“虽是父亲他老人家不大记得我了,我身为晚辈的,却断不能把亲爹给忘了,是以我时常带着这小马儿,也算是个念想儿。陈三姑娘说见过相似的物件,想是我那父亲又替他尊贵的女儿雕了个新的罢。”

  她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勾唇一笑,将青果搁回碟中,拿帕子擦了擦手,一脸不经意地道:“之前一直没想起来说,还请陈三姑娘见谅。我祖父乃是兴济伯,我父亲,正是当朝附马。”

  微凉的语声,在春风里絮絮飘摇,似一尾纤细的冰线,探进陈滢的心底。

  她不由凛了凛。

  必须承认,她是被这番话给惊到了。

  而再转念去想,她却又觉释然。

  郭婉与郭媛,这两个名字何其相似?那正是在一个辈儿上的啊。

  原是本着不打听隐私的准则,陈滢从不曾问过郭婉的父母亲人,而韩家仆役对此更是闭口不提,越发让陈滢认为那是一段伤心的往事。

  如今,这段往事摆在眼前,她才终于明白,她到底错过了什么。

  “原来你是……”只说了这四个字,陈滢忽觉有些难以为继,便收住了话头。

  郭婉若无其事地笑着点头:“嗳,我便是当朝附马元配所出之女,先慈在我两岁时病故,父亲便将我送回外祖家中,从两岁至今,我再不曾踏足京城一步。”

  陈滢怔怔地望着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失妇之女,从小便养在外祖家,父亲与继母几乎从未过问……

  不,应该并非如此。

  陈滢飞快地否定了这个判断。

  那一刻,另一件事骤然跃入了脑海。

  她想起,就在不久之前,长公主殿下曾被元嘉帝狠狠申斥,彼时,那个牵连其中的富商,正是登州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