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些局促地垂下头,紧紧攥住一角衣袖,手背上迸出青筋。
这样的回忆,于她而言很痛苦,也很艰难,她能做到这一步,显是下了大决心。
“这样已经很好了,谢谢你,紫绮。”陈滢柔声说道。
紫绮捏衣角的手松开,微微吐了口气:“婢子能帮上姑娘便好。”
陈滢又谢了她,柔声宽慰她几句,便提声唤来寻真,吩咐道:“扶紫绮下去歇着吧,看着她喝了药再回来。”
寻真领命,径扶着紫绮去了,陈滢独坐亭中,敛眉沉思。
方秀娥?
原来,这才是“周九娘”的真名。
既然“周柱儿”是乔小弟,“团哥儿”是侏儒,那么,“周九娘”是方秀娥,亦很说得通。
只是,方秀娥这名字,似曾在哪里听过。
陈滢紧蹙着眉心。
她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她听到这个名字,应该就在不久之前。
是在哪里呢?
陈滢微阖双目,梳理着脑海深处的记忆。
蓦地,亭外传来一声轻唤:“姑娘,小侯爷来了。”
裴恕?!
陈滢猛地睁开眼,刹那间,目中似有星光璀璨。
裴恕……山东……济南……登州……
原来是她!
陈滢想起来了。
她终于记起,是在何处看到过方秀娥这个名字。
她一下子站起身来,步出凉亭:“快请小侯爷进来。”又吩咐侍立的小鬟:“你们去把敞轩开了,再备些茶果。”
众丫鬟领命而去,未几时,裴恕便出现在了通往敞轩的小径上。
陈滢正自背门而立,遥见他来了,迎上前笑道:“小侯爷来得好快,我这里才把茶备上。”
裴恕身高腿长,脚下带风,几步便越过带路的知实,走了过来:“我先去了杨树胡同,令堂说你在此处,我就寻来了。”
他笑出满口的白牙,在陈滢身前站定,垂目细细地看他,满眼皆是欢喜:“那领路的小厮挺机灵,我赏过他了。”
表功似地。
尽管毫无必要。
可是,他的脑子和嘴像是割裂的,话就这样顺了出来,他的嘴偏又合不拢,只能由它往外冒。
陈滢果然笑吟吟地起来:“多谢您赏了我们家小厮,他怕要乐疯了,这是小侯爷的赏呢。”
裴恕咧嘴直乐。
哪怕是揶揄呢,他听着也欢喜。
二人进得敞轩,陈滢命人摆上茶果,便将丫鬟婆子都遣去了外头。
总归这里四门大开,众目睽睽之下,她与裴恕对坐说话,也并不失礼。
“小侯爷来得正好,我有一事要说。”陈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裴恕的嘴角还咧着,说话声像浸了酒意,带着微醺:“何事?”
陈滢未及就答,而是端起茶盏。
盏中水汽氤氲,掩去她的眸子,只露出一片唇瓣。
平直的唇线,不复方才弯唇而笑的模样,颇显沉肃。
裴恕飞快地收了笑,正色望着她。
她定是有大事要说,他自然要仔细地听。
“小侯爷,不知您还记不记得流民营的那场火灾?”陈滢问。
裴恕怔住了。
这一问,相当突兀。
怎么竟说起了火灾?
他原以为陈滢要说及国公府凶案,或者是陈劭之事,却不想她转提前事。
“我自记得的。”他也端起茶盏,却并不喝:“只是,怎么说起这事来了?”
“那小侯爷又记不记得,方秀娥这个名字?”陈滢并未直接回答,却是再度提问。
他压着眉峰,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我对这名字有些印象。若我未记错,这方秀娥应是死于流民营的流民之一,我记得名录上写着的。”
第352章 所言必真
语毕,裴恕最后又点了一下头,确认记忆无误。
此案至今悬而未决,太子殿下前几日才问过,还曾翻看过卷宗,因此他记得很清楚。
陈滢搁下茶盏,拿手指摩挲着盏盖儿:“我想告诉小侯爷的是,周九娘,就是方秀娥。”
裴恕愣了。
旋即,面色陡变。
周九娘就是方秀娥?
这从何说起?
一个是死于山东的流民,一个是国公府“寻亲”的村妇,这两者……等一等……
裴恕猛抬头,不大的眼睛里,光烈灼人。
这还真可能!
周九娘至今身份未明,他们派去其路引原籍所在地,查无此人。
难不成这竟是……死遁?
可是,此念一生,裴恕又有点糊涂。
若周九娘就是方秀娥,那死在流民营的的那个,又是谁?
“方秀娥还活着?”他忍不住问。
问完他就悔了。
这实在是个笨问题。
既然方秀娥假扮了周九娘,那死在流民营的那一个,未必就不是她人假扮。
再者说,陈滢什么时候推测错误过?
凡她所言,必为真相。
他怎能质疑?
“我不是怀疑你,我就是觉得蹊跷。”裴恕飞快补救,又去观察她面色。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