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闺阁记_姚霁珊【完结】(748)

阅读记录

  生命诚伟大,它孕育文明、赋予这个星球活力与希望。

  然而,又有些时候,你却清晰地知晓,生命,很卑微。

  卑微到一个转身,故人便已不在。

  裴恕半侧着首,看向陈滢。

  他头一次发现,那双清澈的、始终平静的眸子里,其实,也是有情绪的。

  虽只是微末的一点点。

  但他能看出来,她并不好受。

  他走去她身旁,轻轻牵起她的衣袖,垂眸望她。

  “我在。”低且柔的声音,如经年沉酿以火微温,便有酒意蒸发弥散,教人微醺。

  陈滢回望着他,“嗯”了一声,将手伸进他掌中,由得那只大手包裹住,语气很笃定:“我知道。”

  是的,她知道。

  一如他也知道,这一切都意味着什么。

  明心之死固然令人伤感,而其背后所牵动的,却绝不简单。

  明心与郭婉、郭婉与香云斋、香云斋与陈滢、陈滢以及手头的各项产业或事业。

  这是一条清晰的关系线。

  一旦其中某个点出了问题,则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我现在就需要去见陛下自辩么?”陈滢问。

  她接到的旨意是“着速进宫查案”,随后便被带至皇城殓房,除此之外,并无别的旨意。

  目前看来,元嘉帝也没有单独召见她的意思。

  不过,她还是提前做了些准备,带了几份年度财务报表。

  裴恕此前给她递过消息,提到过香云斋资金流向的问题,她也是未雨绸缪。

  裴恕向她一笑,因见四下无人,便抬手向她鬓边触了触。

  这在他是“摸头以示安慰”,随后柔声道:“陛下既然没旨意下来,你就不必去。”

  陈滢忖度片刻,点头道:“这话也是。不过……”

  她望住他,清水般的眼瞳里,流动着一点点的忧虑:“你给我递消息的事儿,陛下会不会已经有数了?”

  元嘉帝再精明不过,陈滢不相信裴恕能瞒过他。

  她有点担心裴恕。

  裴恕闻言,嘴角又斜去一旁。

  那是一个匪气十足的笑,正是他惯常的笑模样。

  他屈指一弹剑柄,不以为意地道:“无妨。陛下若不知,则万事休提;陛下若明知此事却没拦着我,又没叫人盯我的梢,那便表明,在陛下的心里,你是值得信任之人,我透点儿消息给你也没事儿。”

  他忽抬手,长而有力的指尖,再度轻掠过她鬓边发丝,一触即放,笑道:“你在康王诸案中不遗余力,多次助我、助太子殿下、助陛下破获大案,还查出了很多重要线索,陛下乃天子圣君,自有识人之明,你不必太过担心。”

  陈滢被他说服了。

  的确,她此前所做的一切,皆已表明了立场,以元嘉帝那务实的性子,他只会看人怎么做,至于口头说的话,他倒未必会信。

  两个人遂又行一段安静的路。

  晨光熹微,淡金色的一层,照在身上时,亦觉不出丝毫暖意,他们缓步行出殓所大门,眼前骤然一阔,连天衰草、空青云淡,白石铺就的笔直的宫道向前延伸,如一尾抛向远方的白线,渐细渐隐,终被野草没去。

  “这地方荒凉了些,到底也是放尸首的地方,阿滢头一次来,想是不惯。”裴恕解释了一句。

  虽说仍在皇城,但这一片儿却极僻静,周遭寂无声息,连鸟鸣都不曾闻,唯风吹草低、四野空寂,肃杀得紧。

  “没关系的,我觉得这地方挺好,又有闲杂人等,又很安静,说起话来很方便。”陈滢笑了笑。

  如此旷阔之地,的确很宜于聊天,尤其宜于谈及与案子有关之事。

  第639章 陛下口谕(修)

  待踏上白石宫道,静静地走了一会儿后,陈滢方道:“明心的来历,郭孺子以及更早些的何家,应该都能查到,不过,我还是先把我知道的都说了罢。”

  她将线投向远方,似被那片荒草吸引,语声轻且舒缓:“明心原也是良家女,他的父亲乃是康王僚属……”

  她尽量以简短的语言,将她所知晓的关于明心的一切说了,最后又道:“……来此之前你曾说,昨晚绿漪一直在骂明心昧下了七千两银子,还说这事便发生在前年,这倒让我想起一事。前年冬天我还在济南时,有一回去找郭婉,因郭婉外出,是明心接待我的,我看到她确实在管账,还曾把一堆账本儿交给我看。此事我可以证明,跟我同去的几个陈府丫鬟婆子,也可以出具口供。”

  那个飞雪漫天的黄昏,于陈滢而言,很特别。

  因为,就是在那一天,她发现了郭婉与太子殿下往来。

  而今细想,或许,便是从那一天起,她与郭婉,便踏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且,循着各自秉持的信念,渐行渐远。

  陈滢再度无声地叹了一口气,旋即,又有几分自嘲。

  许是时节萧瑟,又许是景物疏旷,她今天的感慨有些多。

  裴恕并未察觉她的情绪,只讶然挑起一根眉毛,“嚯”了一声,上下打量她几眼,目中含着新奇:“这可真奇了,从来只有你问别人要口供,此番倒是你自己说出口供,少见,少见。”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