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方才,当他们互相冲对方笑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出奇地一致:
我信她(他)。
无论他(她)做出怎样的决定,我都支持。
这两个结论,为这次短暂的、打哑谜般的对话,划下了句号。
接下来,他们继续享受他们的新婚生活。
专管值宿的郑嫂子与惠婶儿,夜夜听着那咿呀床板之声过三更方停,而每日天光未亮,小夫妻便相携着出屋,一去校场、一去跨院儿。
至于平常用饭、交谈、读书习字诸事,侯爷并夫人亦是和和美美地,纵不是好得蜜里调油,却也差相仿佛。
郑、惠二人自是欢喜不禁,日夜烧香拜佛,祈祷上天保佑他们夫人早早有孕,为裴家开枝散叶。
不觉间,时序已至谷雨节气,巧的是,那一日,盛京城亦应景儿地下了场小雨。
这雨来得识趣,细若银针、沾衣欲湿,夜半来、天明去,寥寥淡淡,若一场清梦。
到次日,唯阶上湿渍、庭前落红,昭示着这最后一场春雨的落幕。
建章宫大监孙朝礼,便是踏着那清晨湿漉漉的街道,突然造访了威远侯府。
他此行带来了元嘉帝的口谕,陛下着威远侯即刻觐见。
裴恕匆匆随他去了,而这一去,便再不曾回来。
下晌时分,郎廷玉回府报信:元嘉帝命裴恕马上离京,有要事需得处置。
“侯爷要处置什么事,方便透露一下么?”将郑嫂子打发下去收拾衣裳包袱,陈滢延郎廷玉坐了,低声问道。
郎廷玉头摇得像拨啷鼓:“属下不知道。主子只说要属下送几件衣裳进宫,拿了包袱主子就得走。”
陈滢点了点头,思忖片刻,试探地问:“我可以去送送他么?”
郎廷玉立时露出为难的神情:“这个……怕是不成的。”
“为什么?”陈滢追问,丝毫不为接下来的大胆言辞而感到害羞:“我和阿恕新婚还没到十天呢,突然间的他就要出远门儿,我身为新妇,自然是舍不得他走的,送一送都不行么?”
郎廷玉惊讶地张大了眼睛,再过一息,连嘴巴也张大了
我的个天,这话也是能当着人面儿说的?
可再一转念,他又很想要笑。
哎哟喂,可真瞧不出啊,他们夫人竟还是个热情似火的主儿呢,怪道他们爷整天咧嘴傻乐呢,却原来是琴瑟和鸣,小夫妻要好得很哪。
郎廷玉兴兴头头地想着,又悄眼打量陈滢。
谁想,就这么打量着吧,他就又觉着有点不大对劲儿。
按理说,这话都说了出来,他们夫人怎么着也该有个样儿,要么娇羞、要么不舍,再不然来个泫然欲泣什么的,可他们夫人却连眉头都不带动一下的,就这么平平静静地看了过来。
简直淡定得反常。
第702章 早有对策
看着那双干净如水的眼眸,不知何故,郎廷玉那心里就有点儿发飘,落不着底也似,又像是五脏六腑都被那眼睛给看透了,从头顶心直凉到脚底板儿。
“是陛下不允许我送阿恕么?”陈滢的语声又响了起来,清淡的脸上,还是无甚表情。
郎廷玉干咳两声,又吭哧半晌,最后总算吐出句整话:“那什么……主子如今在建章宫,陛下并没叫主子出来。”
陈滢了然地点了点头,神情依然是平淡的。
原来,这是元嘉帝的意思。
圣意已明,她自不好再坚持,且建章宫亦有明令:无召入内者斩。
而元嘉帝既无宣召,则留在建章宫的裴恕,便更不会由得陈滢相送。
元嘉帝摆明车马,就是希望裴恕悄悄地走,什么人都别见。
“除了这事儿,主子还要属下告诉夫人,主子会带走一半儿人手,属下也要跟着去,剩下的一半儿人手便由夫人调度,由老何辅佐夫人。”郎廷玉又道,悄悄抬起头,眼神儿飞快地往旁一溜。
寻真肃立于陈滢身后,眼观鼻、鼻观口,目不旁视。
郎廷玉颇失望,习惯性地抓抓头,忽又想起陈滢还在前坐着,忙端正身形,眼睛也老老实实低下去,不敢再往旁看。
陈滢看他片刻,忍不住弯了弯眸。
郎廷玉那点儿想头,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一时郑嫂子将包袱收拾妥当,霍嬷嬷亦到了,拉着郎廷玉叮嘱了半天儿,方放他去,复又转过脸来,柔声安慰陈滢:“夫人,咱们侯爷本事可大着呢,再难的差事也能办得又快又妥当,夫人莫要担心,过不上几日侯爷就能回来了。”
老人家最近身子不好,特为来此一趟,不过是怕陈滢伤怀。
陈滢便笑,反过来宽她的心:“我并不担心他,裴家军天下无敌,有他们在,我就更不担心又。”又劝她:“倒是嬷嬷,这几日虽暖和了些,早晚却还有点凉。嬷嬷寻常若要出门儿,一是要多穿些,二则尽量选在中午。”
见陈滢笑容温洽,神情淡然,霍嬷嬷便眯着眼睛直点头。
她很喜欢陈滢这性子,遇事不慌不忙,说话不紧不慢,眼界高、见识广,又有一颗善心,做他们侯府的主母,委实再合适不过。
“夫人能这样想就最好啦。老奴就知道夫人是个心宽的。”霍嬷嬷笑着,一时又思及往事,心下倒有些伤感,抬起一只布满皱纹的手,向眼角抹了几抹,叹道:“不是老奴倚老卖老,但凡大姑娘和几位太太能有夫人这样儿的心胸,也不至于,唉……”
52书库推荐浏览: 姚霁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