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老夫人将其中半截推到桌子中间,道:“这是信物。今后,就算老身不在世了,只要权家有人持着这半截玉镯,就能请洪家办一件事。”
这就是说,这家信物是洪家对权家所做出的承诺。权墨冼若用不上,他的后代子孙,都可凭此信物,请洪家还这个人情。
她行事果决,这只白玉镯价值不菲,她说断就断。
权墨冼本没有要求回报的打算,但洪老夫人做到这个份上,他再不收,就显得过分矫情。
“在下受之有愧。”他收起这半截白玉镯,抱拳道:“请老夫人放心,权家却不会提出过分的要求。”
辞了洪老夫人,权墨冼信步走在夜里的洛阳街头。
道路两旁的店铺中,透出温暖的光芒,照着人们归家的脚步。茶肆酒楼之中,三五好友小聚,高谈阔论。
更远的地方,有丝竹之声传来,为这夜色增添了一份欢乐。
这世间,总有一种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
那场噩梦般的疫症,已成为过去,人们告别了死亡、饥饿、悲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就算活得卑微、或不如意,也要努力活着,也能拥有小小的温暖。
这样的温暖,正是自己要守护的。
权墨冼这样告诉自己,脚下的步伐越发坚定。如墨的黑眸中,有万家灯火在他眼中闪烁。
在这夜色中,洪老夫人心情沉重的回了府。
洪自良这件案子,远比她预料中的结果更坏。幸好她今日见了权墨冼,才有了妥当的解决法子。
她吩咐下去,待天色一亮,就遣人去探望洪自良,让他坦然认罪。只要过了庆隆帝的这一关,她才能继续设法,在流放之地上做文章。
而蒋郎中,则暗暗盼着权墨冼审案没有突破。
这不光是涉及到功绩,还有颜面问题。他拿到手里好几日的案子,毫无进展。权墨冼这才刚刚接手,要是一举立功,让他这张老脸往哪里搁?
可事实,要令他失望了。
翌日刚刚过了午时,便从刑部大牢里传来消息,洪自良对他私换通仓粮食一事,供认不讳。
蒋郎中一边在暗暗诅咒着权墨冼的好运,一边绞尽脑汁地想,权墨冼究竟做了什么,才让洪自良这个连用刑都熬过去的人,坦白招供。
可他一番打探下来,权墨冼也就让人替洪自良裹了伤,再请他吃了一顿酒菜。
难道,就这么简单?
蒋郎中不敢相信,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洪自良的证词送到了权墨冼的案头,他连同作为物证的通仓账册、其余人证的口供等放在一起,整理成一个卷宗,写了结案的折子。
在折子的最后,他进行了流放千里的量刑建议。
顾尚书接过折子,不由多看了对权墨冼两眼。再怎么不喜权墨冼,他的能力和效率,再一次让他感到吃惊。
但无论如何,能结案总是好事。
这桩案子,已经引起了庆隆帝的注意,他不敢在其中再动手脚。将权墨冼的折子递了上去,附上这些证据。
宫里的结果,出来的很快。还不到下衙,庆隆帝的批复就到了刑部衙门。
☆、第六百七十二章 掩饰?
在庆隆帝给的批复中,洪自良流放,涉案人员按律量刑。权墨冼破案有功,记上卓异的考评,以示褒扬。
在高芒的朝廷中,每一年都会有各级官员的述职考评。年度的考评成绩相当重要,关系着每一个官员的升迁。
通常来说,地方官连续三年考评卓异,就可以进京述职,由吏部重新分配更高一级的官位。有底蕴有银子的,再设法活动一二,就可能留京。
而京官,同样满足这个条件的话,就可官升一级。是否调任,吏部会拟出折子来,由皇帝批复。
“连续三年考评卓异”,这个条件看似轻松,却极难达到。难,就难在“连续”二字,差一年都要从头再来。
无论是地方官还是京官,评语都是由上司来拟定。为了避免溜须拍马、却无真本事之人升官,同僚和当地德高望重的人还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
当然,里面也有空子可钻,但要做到也十分不易。
这还尚未入秋,庆隆帝就提前将“卓异”的评语给了权墨冼,对他的认可表露无遗。
顾尚书拿着批复,脸色铁青。
洪自良如何,他已经不再关心。关键在于,拿到了今年的卓异,权墨冼就满足了“连续三年”的条件,从目前的“五品下”,摇身一变成为“五品中”。
每一个官员品级,都有“上中下”三品。别小看这区区一品,其中的差别大了去。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升不上去。
“五品中”,那就离四品命官只有两级之差。而四品和五品之间,只隔着一品,却犹如天堑鸿沟一般。
四品京官,若到了地方上,那就是三品大员,足可独当一面;在京里,每日早朝参与朝政,在朝堂上有了直接与皇帝对话的权利。
三省六部的四品官,就已经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子。再往上,就是三品朝中重臣。而二品官,在文臣里,眼下只有宰相朱自厚一人罢了。
在前两年,权墨冼表现突出,庆隆帝甚至还将他从六品的员外郎,擢升为五品郎中。顾尚书纵然心头万般不愿,也只得给他一个“卓异”的考评。
52书库推荐浏览: 天际舟 穿越重生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