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旁围着阿青和潘氏。
“东胜奶奶,东胜今天没来啊?”珍珠踩着石块一路往上。
“他带着妹妹去给她娘帮忙了。”潘氏咧嘴一笑,看着心情非常好。
前几年因为梁虎的事情,他们家卖掉了不少田地,这两年手头方便,又买了回来,这样一来,家里的地多了,干活的人却少了,虹山得看着兔棚,东胜娘隔日要上工。
他们两个老人加上东胜一个半大的孩子,赶起秋收,确实费力。
方晟与阿青过来帮忙,让老两口喜笑颜开。
虽然,两人都没干过农户,有些笨手笨脚的,可毕竟是身强体壮的劳动力,熟悉过后,速度也快了起来。
真是帮了他们家大忙,一个女婿半个儿啊,虹玉真是嫁对了人。
“还有多少没收上来?”珍珠爬上了坡道,看了眼赵家的垄数,还真不少。
“不多了,就剩花生和黄豆了,收完这些,基本就成了。”潘氏笑道。
剩下些边边角角的零碎,他们自己忙活忙活就成了。
“这些,今天应该能忙完了吧?”
方晟在另一头和赵喜文正挥着锄头挖花生。
“可以的,能忙完。”潘氏笑呵呵的,“珍珠,你怎么带秀珠跑上来了,地面还有些湿呢,回头该踩一脚泥了。”
“没事,都是田地里长大的孩子,哪有那么娇气,哈哈。”珍珠说完,自己都乐得哈哈大笑,她在望林村那么久,还真没下过田,种过地,偶尔去田边,也是去玩的时候多。
她说得心虚,潘氏却附和着点头,在她看来,胡家从前日子过得清苦的时候,家里的孩子们,农活杂事怕是也没少干的。
挥着锄头的方晟朝她们的方向瞟了一眼,这丫头跑这边来干啥,嫌他们事不够多啊,尽来碍事。
“今年收成挺好的吧?花生很饱满啊。”方晟拔起的花生杆下一串串都很饱满,珍珠就赞了一句。
“是啊,收成挺好的,还得多亏了你爹,他留的花生种子,长得可好了。”潘氏笑道。
这两年,村里的作物种子,很多都是跟胡家买的,比如花生、黄豆、玉米等等,因为胡家的杂粮产量高,长势好,村民都纷纷让胡家多留种子,胡家也利爽答应下来。
于是,整个村子,大部分人家都跟胡家买杂粮种子,胡家也不乱收他们的钱,卖的价钱与外面大致一样。
“阿七——”
正陪着秀珠玩耍的阿青眼尖的看见山腰上的人影。
珍珠抬头一看,岩石上冒出的影子可不就是阿七么,他身旁窜出个脑袋,不是阿达是谁。
“阿达——”
秀珠就嚷了一声。
阿达跑到岩石边上,冲着小人儿一阵摇尾巴。
“你跑山上干什么?”阿青大声问道。
“嘿嘿,我捉山鸡去了。”阿七举起手里的两只山鸡。
他到望林村四个多月了,已经和学堂上下的孩子混得很熟悉了,特别是几个大孩子,总喜欢跟他打听西北打战的事情,一来二去,就混熟了。
阿七非常喜欢望林村,这里山清水秀,物产富饶,人也和善,没有战争,没有纷乱,不用时刻防备各种危险。
说话间,阿七已经从山腰上下来了,他动作很敏捷,陡峭的山道在他脚下如履平地,阿达更是迅速,几个跳跃,已经跑到了珍珠面前,对着她就“呜呜”叫唤。
珍珠笑着拍怕它的脑袋。
“胡姑娘。”阿七恭恭敬敬行礼。
“阿七,不用多礼。”珍珠笑眯眯地看着他。
这孩子来到望林村后,长高了不少,五官越发的大气端正,显得英气勃勃,长大以后定然是个男子气概十足的男子。
“胡姑娘,这个给您。”阿七把两只山鸡递给了珍珠。
“啊?给我?不用,不用,你拿回去让厨房做了吃。”珍珠忙拒绝。
阿七却很坚持,他在望林村,吃穿用度都是罗府提供的,罗大人不在府内,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给罗大人的未婚妻打几只猎物,以表达他的感激之心。
罗大人上次回来,还特地找他说话,让他安心在罗府住着,习武认字好好上学,别的事情不用担心。
边境的战役暂时告一段落,荆县收复后,原来的民众又渐渐回到了故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用不了多久,又会恢复从前的模样。
罗大人说,如果他想回去,得学好本事再回去,让从前看轻他,欺负他的人,睁大眼睛好好看看,他们曾经看不起、鄙视、辱骂、殴打的阿七,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也能混出个人样来。
阿七当时就落下了眼泪。
这么多年,因为身世的原因,他备受屈辱,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与阿达相依为命活到了现在。
他从未想过将来的方向,只觉着有饭吃,有床铺睡,有阿达陪着,已经是最好的日子了。
罗大人的话,却激发了他另一层次的渴望,让他找到了新的方向。
是的,他想像罗大人描述的那般,认真努力的学好本事,将来才有能力有机会,可以回到他憋屈生活了十二年的地方,让那些人看看,他们口中那个“杂种”,如何风光的荣归故里。
52书库推荐浏览: 千墨 市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