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坐酌泠泠水【完结】(1032)

阅读记录

  齐慕霖身边的小厮下人,还有教导他的老师,也都是齐伯昆精挑细选的。

  所以齐慕霖无论是品行、性格还是学问,都是很不错的,跟苏家的那些表兄表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

  杜锦宁对齐慕霖来说不是陌生人,以前他跟着哥哥没少去打扰杜锦宁,他对杜锦宁的才学和画技是十分景仰的。

  当初知道杜锦宁是女子,要跟兄长订亲时,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这会子给杜锦宁敬茶,他自然十分恭敬和亲近。

  杜锦宁知道齐慕霖喜欢她的画。她特意从自己的画作里挑了一张十分满意的,连同一套御赐的文房四宝,给齐慕霖当见面礼。

  第862章 安排

  敬了茶,齐伯昆让两人坐下,问杜锦宁道:“皇上交给你的五百亩田地,都开耕了吗?稻种是用普通的稻种,还是用吴尚书他们种出来的那些?”

  “我已经交待他们开耕了。”杜锦宁道,“稻种我会筛选一些普通稻种,跟吴尚书种出来的那些进行杂交。”

  她也就这么一说,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

  杂交水稻,可不是一两年能杂交出来的。她手里的杂交水稻,就是她十一岁时从桃花村搬出来,到博阅书院庄子上起就开始进行。也幸好桂省都是种植稻谷的,又跟占城比邻,各种稻种不少,在筛选稻种上有优势。

  饶是这样,杂交水稻也一直到她十七岁,足足用了七年的时间才杂交成功。

  所以她失踪前就留了后手。上一季的稻种朝庭没派人来收走,她便藏了几百斤;新一季稻种出来后,吴证几人虽然严防死守,把那些稻种都当成了珠宝保护着。但他们防的是外人,杜锦宁这个研究出高产水稻的人他们根本没想着要防,杜锦宁偷偷让赤木把旧稻种换成了新稻种。

  虽然现在新稻种放了一年,不够新鲜了,但除了影响点出芽率,其他方面影响不大。

  她已经向赵晤提出了申请,因为润州庄子上的佃农有过丰富的杂交水稻种植经验,她要把那个庄子的佃农迁到京城郊外,配合她培育新稻种。

  只要把高产水稻再研究出来,她提更高的条件赵晤都会应允,更不用说这不算条件的条件了。

  而且对于这件事,赵晤考虑得更深。

  张家被灭了族,引子还是由杜锦宁失踪引起的。张家佃农里肯定有对主家忠心的,一旦他们有报复之心,杜锦宁就危险了。

  他怎么能让杜锦宁在研究稻种时,置身于危险之中呢?就算佃农没那么大胆子要杜锦宁的命,只搞搞破坏,让高产水稻研究失败,他都承受不起这后果。

  全大宋的人都在眼巴巴盼着高产水稻被再研究出来,在全国推广呢。

  于是他干脆下令,把张家庄子的佃农跟润州庄子的佃农调换一下。

  为了让润州的佃农更尽心尽力干活,赵晤还叫工部的工匠把京城庄子上的屋子都修缮了一遍。不够住的,就重新建新宅子。

  张家这种世家大族,岂是润州那个小小的地主能比的?他们家庄子建的屋子比润州的不止好了一倍,规划得也挺齐整,修了下水沟,整个庄子都干干净净的。主家住的宅院更是十分气派。

  张家佃农自是不愿的,但这是皇帝下的命令,他们是罪臣名下的佃农。就算没有mài shēn给张家,但户籍登记在册,身份就跑不掉。没奈何,他们只得哭哭啼啼的离了家,去了润州。

  其实润州的佃农也不愿意来,毕竟谁也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乡。只是皇上下的命令,他们也不敢不从。

  而当他们在宋庄头的带领下到京城庄子时,就被那些比他们庄子好太多的庄子条件所震住了。

  京城比他们那里更南一点,自然条件更好,还是在皇城脚下,以后他们就是皇城人了,子子孙孙都成了皇城人;庄子还这么好,还是跟着对他们有恩的杜锦宁大人,哦不,工部的大人们说,杜锦宁是公主,他们成了公主管辖下的佃农。

  公主啊,这是多么高贵的存在,却对他们那么和气,为人又大方,还熟知庄稼,研究出了这么高产的水稻,天底下哪里再找这么好的东家去。

  他们简直高兴坏了,对舍不得离开家乡的那点负面情绪十分羞愧。

  而有了这一群被汪福来洗过脑的佃农,杜锦宁想在田里做什么手脚,都不会被发现。

  所以她才敢对赵晤打包票,说下一季就能把高产水稻给恢复过来。

  齐伯昆不懂稻种培育,见杜锦宁信心满满,他便放下心来,又叮嘱道:“这件事关系整个大宋民生,你可得好好做,把精力放到那上面,别浪费在那些有的没的小事上。”

  他目光严厉地扫了齐文聪一眼:“文聪,这件事有多重要,你作为朝庭官员,想来也清楚。要是这事做不好,恐怕咱们齐家都得吃挂落。”

  他的言外之意再明显不过了。

  他作公公的,不好当面喝斥儿媳妇,那只能警告齐文聪,让他管好自己媳妇。

  同时也向苏氏表明,杜锦宁不是那种普通的内宅妇人,她是皇上极为看重的长公主,肩负着重大使命。苏氏别在杜锦宁面前摆婆婆的谱,拿些鸡毛蒜皮的事来烦杜锦宁。

  要是误了皇上的大事,齐家男人谁也脱不了干系。

  齐文聪站起来应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