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坐酌泠泠水【完结】(350)

阅读记录

  反正她刚也看了,小院的房间跟主院一样宽敞明亮,屋里的陈设都差不多,都是床铺桌椅什么的,主院的上房里不过是多了一架屏风,区别并不大。房间数量也够,又不需要他跟汪福来住一间屋子,从住宿条件上来说也算不上委曲。

  “好的。”鲁小北答应一声,转身出了院门。

  姚书棋忙道:“书铺和茶馆不急着去吧。少爷您远道而来,累了一天了,不如早些歇息,明儿个再去也不迟。”

  “明日你有事忙,我也有自己的事,就现在吧。反正我也不累。”杜锦宁道。

  她坐了一天的车,正需要走走。而且姚书棋管着好几处茶馆和书铺,事情多的是。明日她过去,姚书棋必然要放下手里的事陪着她,徒增麻烦。不如趁姚书棋在这里,过去瞧上一眼。

  杜锦宁既这样说,姚书棋便不好再说什么,陪着杜锦宁出了院门,往书铺去。

  书铺就开在府学对面,离小院很近。两人步行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

  “掌柜的,您来了。”一个伙计见两人进来,嘴里跟姚书棋打着招呼,眼睛却看向杜锦宁,还朝她笑着躬了躬身子。

  姚书棋连忙介绍了杜锦宁身份:“这是咱们东家。”

  伙计早已听说东家今天要来府城,早已猜到杜锦宁的身份了。听得这话,连忙上前行了个礼:“王槐给少爷请安。”

  “不必多礼,你去忙吧,我看看就走。”杜锦宁道。

  大概是府试的原因,铺子里买东西的人不少,王槐跟她打招呼这当口,就有两波客人唤他了。

  王槐告了声罪,便赶紧去给客人拿东西。

  “你也去忙吧,我随意走走看看。”杜锦宁对姚书棋道。

  “那行,您慢慢看,有事唤我。”姚书棋也去招呼客人去了。

  杜锦宁在书铺里转了一圈。

  书铺的面积并不大,统共也就七八十平方米。书架上除了杜锦宁写的话本,还有三百千与四书五经等常用的书籍。另一边设了个柜台,专卖文房四宝。在铺子的三面墙上,还挂了许多文人字画。这些字画有一些是从漓水县拿过来的,也有一些是在府城或其他县里收上来的。赚些差价,也算得让铺子物尽其用。

  第296章 时机

  这时代也不讲究什么装潢,更不讲究特色。各地的书铺都是这么个摆设与格调,实在没什么好参观的。

  杜锦宁转了一圈,便将注意力放在客人身上。

  卖东西的,要分析客人的需求,看看什么货物走得好,什么货物滞销,以此来调整自己进货的物品种类,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虽说姚书棋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证明自己是个很能干的掌柜,但人跟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杜锦宁作为东家,也得有自己的考量。

  此时店内客人有八九个,杜锦宁站了一会儿,就看到有四个人是直接冲着她的话本来的。此时正值大结局出售的日子,最后的那册话本刚刚上市没两天,这些客人进了店后直接问那本话本,买了之后就离开。

  除了这四个,还有两个想来前两天就已把那册话本买了,此时来询问作者有没有出新话本。

  余下的两三人,有一个进来看了一圈就离开了;有两个则是外乡口音,进来挑选文房四宝的,想来是县里或是其他地方回原籍参加府试的学子。

  姚书棋把手头的客人送走,看看还剩下两个客人,两个伙计能招呼过来了,他便罢了手,走了过来,对杜锦宁歉意道:“有劳少爷久等了。”

  杜锦宁摆摆手,问道:“平时买话本和其他书籍,文房四宝,字画的客人,各占多少比例?”

  姚书棋一愣。

  他们这些古代做生意,哪里会像现代人那般仔细分析数据的?

  不过他这个掌柜做得兢兢业业,眼前这个他手上最赚钱的书铺他也是常来的,书铺的情况他了然于心。

  在心里估计了一下,他便道:“买话本的客人最多,大概占了四成;其他书籍两成,文房四宝三成。这些还是那些常来买话本的客人带着买的。至于买字画的则最少,估计一成都不到。不过现在情况慢慢好一些了,口碑上来了,大家知道咱们铺子里的字画价钱不贵,但水平上乘,执笔者也是小有名气的,每月上新货的时候,都会有固定的客人上门购买。字画的利润比卖书和文房四宝要大,做成一笔生意,就抵书和文房四宝十来笔的收入。”

  杜锦宁点点头。

  “少爷。”姚书棋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您就算不来,我也得写信催您。想来刚才您也看到了,好多人来问新话本什么时候出。咱们的新话本,您看能不能早些印出来售卖?”

  在茶馆里说了一年多,前段时间已讲完了。杜锦宁想都不用想,自然是把这部续集给写了出来,补上了这个空位。

  不过她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都是所出的话本,得先在茶馆里讲一阵,起码要讲到十册后,这才印刷出来,运到各书铺售卖。如此才能保证茶馆座无虚席的盛况及收益;同时也起到了宣传的作用——虽然现在不比以前,话本的作者“金庸”已因两部连载的长篇话本早已十分出名了,他的书不用宣传,就有许多粉丝嗷嗷待哺地等着排队购买。但能让大家翘首以盼的饥饿营销策略,不妨碍杜锦宁用了又用。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