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日常_坐酌泠泠水【完结】(956)

阅读记录

  所以吴尚书与金公公的激动,他们最能理解;杜锦宁得到再多的赞誉,他们觉得都不为过。

  此举,功德无量!

  为防万一,一行人不顾天气炎热,又抽查了几块田地,得到的亩产数相差无几。

  此时已到了中午,吴尚书匆匆写了奏折,问关嘉天要了一个通关公验,递给随行而来的官员:“派人快马加鞭,往京中传捷报。”

  他觉得,高产量新稻种研制成功,不亚于打了一场大胜仗,甚至比大胜仗的意义还要重大。毕竟胜仗只是一时,而粮食产量的增加,却是千秋万代都受益的事,它能提升整个大宋的综合实力,有着非同一般的重大意义。不用传捷报的方式向皇上报喜,是他这个工部尚书的失职。

  杜锦宁见状,走到一边,将宋庄头叫来吩咐:“停止收割。何时再收割稻谷,听我命令。”

  “可这天时不等人……”宋庄头犹豫道。

  双季稻,就是抢天时。耽搁了农时,势力会影响晚稻的产量。

  杜锦宁摇摇头:“明日皇上可能还会派官员下来,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如果影响了晚稻种植,你们的一切损失,我都会进行补偿。”

  宋庄头赶紧摆手:“东家千万别这么说,刚才是我不对。其实就算只有这一季的收成,都抵我们以前好几季,晚稻种不了也没关系。您千万别说什么补偿的话。”

  他刚才说那话,不过是下意识的反应。毕竟对于一个老农来说,耽误什么都不能耽误农时。他根本没往深处想。

  ……

  吴云是驿站驿长,平时就接待一下上任或回乡探亲的官员及家眷,身为武官,日子过得很清闲。

  这日,他正坐在屋里喝茶,就听一声大喊:“捷报,润州粮食亩产七石。”

  “捷报?”

  一听这两个字,吴云就不敢怠慢,扔下茶盏就跑了出去,就看到一个壮汉骑着马跑了进来,看门的差役乍着两只手,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吴云跑到壮汉面前,正要说话,就见对方递了一个公验过来。他打开一看,上面盖着润州州衙的大印,确认无误,他立刻吩咐差役:“去把那匹黑马牵过来。”

  等黑马牵来,壮汉二话不说,直接翻身上马,朝外面奔去。

  差役张大了嘴,望着壮汉的背影,问吴云道:“这、这……”那人骑走的,可是驿站最健壮的马匹。

  “这是捷报!”吴云道。

  近些年边关很少有战事,就算有战事,递送军情也不一定从这里经过,他们驿站已很多年没有报捷报的人经过了。不过作为驿站长官,吴云还是知道有捷报经过时是如何处理的。

  他像是忽然想起什么,问道:“刚才他喊的是什么?润州粮食亩产七石?”

  差役点了点头。

  “不是有战事?”吴云挠了挠头,一面往屋里走,一面道,“假的吧?怎么可能亩产七石?”

  要说三石、四石还有可能,七石……他摇了摇头。

  不过想想润州知州又不是脑袋进水,不可能谎报这种事,他又将信将疑起来。

  古代不便,一个是受路况影响,一个就是受限于骑乘工具。

  马匹不是现代的汽车,只要有油,就能一直一直跑。马匹跟人一样是会累的,跑一段就得歇一歇。驿站的换马服务为报信充分节省了时间,只要骑马的人能经受得住,就能一路跑到目的地。

  壮汉到京城时,京城的城门才关上不久。

  “捷报。”他大叫一声,拍响了城门。

  守城的官兵可不像吴云他们那般没经验,一听这声叫喊,连忙将城门开了一条缝,接过公验辩认后,打开城门让壮汉进去。

  壮汉进了城,直奔皇宫而去。

  第800章 心潮澎湃

  “哐当”一声,一个价值不菲的汝窑天青釉碗落地,摔得粉碎。站在旁边伺候的宫女太监连忙上前,跪到地上将碎片捡起,再用抹布将地上的残末擦净。

  赵晤却顾不得这边,望着来报信的太监,问道:“真是七石,你没听错?”

  郑太后和赵明月也放下了碗箸,望着太监,等着他的回话。

  “回皇上,真、真的,奴婢听得真真的,就是七石。”太监紧张地咽了咽唾沫。

  “报信的在哪儿?宣他觐见。”赵晤顾不得只吃了两口饭,站了起来,神情十分激动。

  “皇上,就叫他到这儿来说吧。哀家也听听。”郑太后道。

  “对,对。”赵明月也激动地连连点头。

  这样的大事,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她们能成为见证者,也是荣幸。

  “好,宣他到这儿来。”赵晤却没法再落座,在屋里来回走动着,眼睛直望着门口。

  好在宫门口的御卫听到捷报,还是粮食产量达到七石,知道皇上一定会亲自召见壮汉,虽知此人是同属于御卫,仍仔细搜过了他的身,又确认过身份,只等着里面召见。

  果不其然,不一会儿的功夫里面就传来消息,御卫连忙把他带进了宫里,交给内宫守卫的御卫。又一次搜查之后,壮汉被带到了赵晤面前。

  壮汉是金公公和吴尚书带去的御卫,见到赵晤等人倒也不怵,进门行了一礼,朗声道:“御卫陈允,见过皇上、太后娘娘、长公主殿下。”

52书库推荐浏览: 坐酌泠泠水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