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行和郭槐安的师徒名份已定,仕途方面自然不会差哪儿去。
郭槐安在清流上的名声不差,还简在帝心。
在资源方面,郭槐安还有三个儿子,肯定先是倾向儿子,再倾向徒弟的。
可就算是如此,谨行将来只要不行差踏错,不入什么党派,他的仕途也会比沈三走得更快,走得更远更高。
毕竟,还有沈三这个布政使和谨彦在呢!!
有些事,周泊桐会知道的,七皇子自然是知道得更加多。
在他看来,平时父皇对谨彦的不喜是故意浮于面的。
要不然,也不会叫谨彦去抄录和收拾红馆了。
像之前妙书,也只不过是每隔一段时间去清点,还有把一些通政司递交上来的资料做个总结交于庆丰帝看。
可妙书并不会去翻查之前的那些资料。
可谨彦则不同了。
她现在是光明正大的抄录,再加上妙书的退休,也就是说,她将会比妙书走得更远,看得更加多,也知道更加多的秘密。
就如周泊桐知道,沈家一家人互助互爱的关系,七皇子自然也知道。
他觉得,他父皇在向他折射出一个信息。
你想,他父皇干嘛要把他小姨子安排到红馆去?
要知道,各地通政使送上来的文件机密档案,最后全是妙书归整,再送至他父皇哪儿。
虽然大家知道,通政使司中,真正的大boss是薛公公,不过,妙书这个明面上的话事人也不可小看啊。
要不然,平时太后和皇后让着妙书干嘛?
还不是怕万一娘家人有些不利的消息被通政司举报到庆丰帝哪儿。
虽说讨好了妙书,妙书还是会报告上去。
可人家至少可以延缓几天,和你通个气儿。
别小看那几天,几天时间够你做很多事了!!
所以,他为谨沅请封自然是势在必行。
而这种事,他只要说通了皇后和太后,也没人会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去反对。
哪怕二四皇子现在和七皇子有些不和,不过,这种小事,人家也不会看在眼里。
相反,都会观望谨彦会怎么做。
以谨彦现在的官位,还真的啥也做不了。
因为只要皇后的凤印一盖,基本也成事实了。
年底的时候,会有比较多一些王府给世子,或者世子妃,或者王爷给庶子小妾请封的。
一大批的请封,也无人会一个个去关注某个皇子多了一个侧妃。
但谨彦也是前几天在抄录红馆的一些记录才知道,倘若她要做手脚吧,还真的可以做!!
一般朝廷的记录和流程是,王爷皇子的请封折子到了皇后哪儿。
由皇后的心腹进行刷选。
一般要看当事人,或者那位王爷和皇子当年的“业绩”,或者和帝后之间的关系如何的。
每年总有两三成的折子是请封不成的。
请封不成的就要自己去考虑自己的“业绩”,还有和宫里之间的关系了。
皇后用了印,还要太后哪儿过一圈,毕竟,无论哪个皇帝都是以孝治国的。
慈宁宫待个几天,太后刷过存在感之后,送到太庙一般是供奉五到七天。
倘若太庙的祖宗也没啥问题,不来和帝后报梦托梦来表示他们的不满。
接着就送到藏书阁记档抄录两份。
一份送往礼部,一份送往红馆。
以前这种活计,谨彦也干过。
反正快过年前,忙是忙得紧,但红包也是大大的丰厚。
所以,她从来没干过坏事,主要拿人手短!!
可现在从红馆哪儿的资料知道,原来自己居然是可以做手脚的!!
过年的时候,这么多人赶着请封的,没了一个折子的吧,还真的有可能!!
最要紧的是,还过了这么道手续,过了这么多宫,过了这么多人手。
你压根不知道,是在哪个环节丢失出错。
虽说人家没被请封会有些想法,可真没哪个傻大胆的,会去问皇后,问太后为啥不同意。
因此,谨彦把周泊桐的那纸条撕碎之后,浸湿在了茶碗里,然后端坐在马车上,合上了眼思考起来。
现在唯一的阻碍反倒是杨玉冰。
杨玉冰心里是怎么想的,自己不知道。
偏偏这种事,自己也不可能去套口风。
自己不是那块料,到时候,没套着任何口风,反被人套了去,就不美了。
而藏书阁里现在人也多(谨彦还不知道另外七位女官调职的事)所以,到时候妙书把抄录的事交到别人手里,还真说不好。
第一百二十二章 瞎担心
谨彦自从知道七皇子要为谨沅请封的事情之后,便随时关注着坤宁宫或者慈宁宫送往藏书阁的文件来。
一关注才发现,哟嗬,那七位女官跑了……
哦错了,是调任了,不是调往贵妃哪儿,就是调贤妃,淑妃哪儿。
藏书阁又只有自己,妙书和杨玉冰三人了。
人少了,倒也好,清静。
不过,人一少,谨彦隔三岔五的跑么就比较显眼了,妙书便把谨彦召了过去询问。
现在红馆的事儿并不少,她还每天这么溜达,不像谨彦的风格啊!!
“哎,妙书姐,你不知道,我是在为我表妹担心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佛前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