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秦春沛做了一段时间,反倒是越做越出色了,不但账本井井有条,看起来一目了然,还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让那些人无话可说。
这般下来,张将军冷眼看着,倒是觉得这位秦春沛果真是个人才,就像是他家大哥说的人才之人不拘年少。
既然用着顺手,张将军就打算一直用下去,也不管秦春沛的年纪,直接给他按了个文书的名头,虽然没有朝廷的公文,好歹也算是名正言顺了。
到了军营一段日子,秦春沛才把这里的情况摸了个清楚,比如说这边的军营统称张家军,就是张将军的那个张家,据说他们家祖祖辈辈就镇守在谷城一地。
虽然都叫张将军,但其实这位军营里头的张将军,和那位守城门的张将军级别并不同,一个是正六品的承信校尉,一个是正四品的明威将军,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这两个人的名字也奇怪,守着城门的那位张将军叫张守国,这个守着军营的却叫张城防,都是张家嫡系一脉的人,除了他们之外,如今整个军营的老元帅也姓张,正是兄弟两人的亲伯父,高级官员之中,大部分都是张姓,或者与张家有关的人。
刚打听完的时候,秦春沛心里头还觉得奇怪,如果他作为一个君王,是绝对不会让一个军队上层将领都姓张的,毕竟日子久了,谁知道这个军队听谁的。
后来听的多了,才知道这个张家军的存在是有历史原因的,据闻张家祖辈是跟着老皇帝打江山的人,这个人一门心思守国门,对朝廷的封赏都没有丝毫兴趣。
当年的老皇帝不知道是出于信任,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左右是把张老将军放到了谷城这个偏僻的地方来,一来是镇守边疆,二来谷城地位特殊,想要有大动作怕也困难。
毕竟就在谷城一墙之隔的明城区域,那里驻扎着谷城军队三倍的士兵,张家军要有个风吹草动就会被发现,这也是一种监视了。
时过境迁,张家军还是张家军,但明城那边的情况却悄悄的变了,风雨欲来,张家军忽然开始肃清内政,并开始勤练士兵,怕也是有所准备。
等秦春沛弄清楚来龙去脉的时候,已经上了这一艘贼船,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待下去。
相比起未知的未来,留在张家军里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秦家人在当地更能融入了,旁人知道他们家有人在张家军里面,对他们便分外客气一些。
甚至这些日子,慢慢的开始有人上门打听他们家的孩子,秦招娣已经十三岁,正是可以相看的年纪,她又是个勤劳孝顺的,蒙山村的人都看着呢。
不只是秦招娣,就是秦春沛也开始有人问津,这让钱氏又喜又惊,一时半会儿有些拿不准主意,最后还是郑氏出面一一婉言回绝了,说这些年逃难不容易,他们家舍不得孩子,家里头想把孩子再留两年,团聚团聚。
远在军营的秦春沛不知道秦家的烦恼,他这会儿也是一脑门的官司,原本他跟伙房保证的好好的,但这些日子过去,朝廷的粮饷兵饷却一直没有下来。
张家军虽然被称为张家军,但到底是朝廷的军队,每年冬季之前,朝廷必定是要派人押送粮草银两过来的,因为这边的距离比较远,所以通常出发的也早,在秋收之前就能到达,毕竟秋收之后这一片开始下雪,押送的官兵就不好回去了。
但是这一年左等右等,粮草的事情毫无音讯,张将军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都有一个队,但都说没有看见押送的队伍。
眼看着这边的粮食都要接不上了,张将军也忍不住着急起来,这些天心气不顺,连带着对手底下的人都严苛起来,就是亲信也一个个都怕触他的霉头。
别人能躲,但秦春沛却没办法躲,拿不出粮食来他可得面临伙房那边的怒火,他只能一次一次的找负责粮草的钱文书,但那钱文书也没有任何办法,干着急的嘴角都是怒火。
这一日,那钱文书被他问的急了,火气颇大的骂道:“问问问,没有粮草送过来我有什么办法,要不我带你去找张将军,你自己问问他去。”
秦春沛虽然是张城防自己带进军营的,但进了军营之后两人的联系并不多,只是这钱文书隐约知道他们的关系,心中觉得他借着将军的名头压着自己呢。
秦春沛脸色冷淡,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在下也只是在其位谋其职。”
那钱文书却来了火气,急吼吼的扯着他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那你就去问问张将军到底要怎么办,左右我是不敢问了。”
就因为这事儿多少人吃了张将军的排头,他要是去问了,挨了板子,到时候苦的还不是自己?哼,这小子年轻气盛,还得让他吃一下苦头才知道厉害。
秦春沛被拽着走到张将军的营帐前,心里头也憋了一股子火气,原本每个人就得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偏偏这人说的话,倒像是他多管闲事。
两人还未进门,就听见张将军在里头咆哮的声音:“昏君!昏君!什么叫做南方大难,国库空虚,暂时无法运送粮草过来!他这是想要做什么!”
走在前头的钱文书唬了一跳,下意识的停住脚步,但里头显然已经听见了外头的动静,张将军怒声喝道:“是谁在外头?”
52书库推荐浏览: 人生若初 爽文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