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副使昨天寻了趟姚参议,交待说五郎憨直,见识有限,请姚参议能关照时就关照一二,不要让外人闲事打扰了他。”
闪参议说到第二件事,秦先生肃然,“关副使待五郎……这真是……”
“可不是,自家子侄也不过如此。”闪参议跟着感叹了句,正要再说,外面通传声和脚步声一起响起,姚朱两位参议到了。
秦先生和闪参议忙站起来迎出去,四个人寒暄了几句,你谦我让重新进客厅落座。
说了一会儿话,朱参议问了句,“闪兄,常平仓的事,你跟秦兄说过没有?”
“差点忘了这件大事。”闪参议轻拍了几下额头,“眼看着新粮就要下来了,这几天就要开始核查各县常平仓,以旧换新。”
照理说常平仓是钱粮上的事,不该归在帅司这里,不过如今的两浙路非同一般,钱粮诸事,都归于军务,自然就全在罗帅司这边了,罗帅司这会儿是集两浙大权于一身。
“常平仓这事,”朱参议慢条斯理的接过话,“诸府诸县,历来是有名无实,帐上一百万担,库里能有六七十万担,就是上上之县了,可两浙路不一样,太后到两浙路前,户部就开始悄悄调钱粮入两浙路,以备军需。”
第43章 怪人郭胜
秦先生听到这是就全明白了,这是要拿两浙路粮比帐多这样反常的常平仓,给横山县那两个师爷下套了。
朱参议介绍完,闪参议看着秦先生问道:“秦兄觉得怎么样?”
“什么时候发动?”
“一个月后。”
“那来得及了。”秦先生浑身放松,往后靠到椅背上。“别的都容易,就是后续接手的人,让人头疼,说到这个,正好请三位帮个忙,若有合适的人,还请推荐一二,我们三老爷虽说这前程上……不瞒三位说,这人,算是替五郎备下的。”
朱参议眼睛一亮,“要是这样,我这里,还真有一个。”朱参议顿住话,有几分迟疑,
秦先生立刻笑道:“朱兄只管说。”
“小郭?”姚参议反应极快,见朱参议点头,转向秦先生笑道:“我替朱兄说,朱兄说的,是他外甥郭胜,这是个奇才。只是,经历坎坷,很有几分性子。”
秦先生恍然明白了,“我知道他,是个奇才!他现在在杭城?只要他肯曲就,那是求之不得。”
朱参议这个外甥,他早有耳闻,是个极其不简单的,只要他肯帮忙,横山县和李县令身边那些小事,不值一提。
“五郎脾气好,本性忠厚,心地宽大,是个极好的东主。”秦先生看着朱参议,对李文山极口称赞。
“我看着五郎也极好。”闪参议忙接过话。
三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狠夸了一通李文山。
秦先生没敢多耽误,又说了一会儿话出来,到帅司府递了李漕司的拜帖,罗帅司正忙,只让人出来,嘱咐了他几句诸事经心的话。
秦先生出了帅司府,犹豫了片刻,让人赶着车,往城外请见关副使,关铨没见他,只让人传了话:用心侍候,好不好,他都知道。
秦先生纳闷之余,心里升起股寒意。这位关副使,到底和五郎……或者说是和李县令一家,是什么渊源?
秦先生跑了一天,度着李文山快到了,往西门迎出去。没多大会儿,就看到李文山纵马在前,梧桐紧跟在后,越来越近。
秦先生下了车,李文山看到秦先生,急忙勒住马,缓行几步到秦先生面前,翻身下马,“先生是来接我的?怎么敢劳动先生?”
“万松书院管得紧,一会儿进了书院,想出来可不容易。有几句话得交待交待你。”秦先生瞄了眼紧跟在李文山后面下了马,态度神态很有几分不一样的梧桐,示意李文山上车。
“三件事。”从西门到万松书院不算远,秦先生直入正题:“从明天起,你就算正式跟在王爷身边了,一是人,二是钱,都得跟上。”
秦先生顿了顿,看着李文山,“昨天夜里我去了趟江宁府。你得记着,你姓李,你的家,是京城的永宁伯府,不是横山县衙。”
李文山直身肃容,这样的话,阿夏也郑重交待过他。
秦先生满意的看着李文山的神情,这一件事不用多说了,“用人首重可靠,这事我就托付给你大伯父了,你大伯父能做到一品大官,眼光见识都极好。”
秦先生这话里的意思,一重接着一重,李文山连连点头,他只听懂了头一重:大伯父挑的人,不会差。
秦先生却以为他都听懂了,笑意从嘴角漫出来。
“银子上,你大伯父指了杭州城几间铺子给你用。这会儿你用不了几两银子,也不宜多用。这两件事,你心里先有个数,不过,暂时不宜为外人道。”
李文山点头表示听懂了。
“第二件。”秦先生欠身附耳,将闪参议要用常平仓算计那一对郎舅师爷的事说了。
“……这件事,我本来打算晚些告诉你,之所以这会儿就说了,是因为朱参议荐了位师爷,姓郭名胜,是朱参议嫡亲的外甥,这个郭胜,有几分不一般,得先跟五郎说一声,才敢定下来用不用。”
52书库推荐浏览: 闲听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