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姐目光微凝,黑暗中看不清表情,“多谢表妹关心,我会好好想想的!”
此时夜已深,二人安静下来,慢慢睡去。
第二天早晨,春柳神清气爽的起身,却发现那一头的杏姐早没有了踪迹,出去问了王氏,才知道杏姐担心家里,一大早连饭都没有吃,就拉着张大华,兄妹俩赶回家了。
“唉!大姐家遇到这样难缠的二叔真是倒霉啊!”王氏感慨一句,转身去了厨房。
春柳却莫名的暗喜,张杏姐居然跑回家了,看来自己的一番话说动她了,现在就等着张家人的态度,最重要的是那个兵痞子张铁柱的动作了。
皱起眉头,仔细回想着,前世我怎么没有听过张铁柱的事情?不知道他后来娶了什么人,不过看张铁柱的蛮横,估计大姑一家子过的也不会如意吧!
一家子吃了早饭,各自忙碌去了,陈老太坐在坑头,教元媛绣花,冷不丁的叹道,“唉!也不知道秀姑家里怎么样了?”
昨天一通闹腾,以张家老太昏倒结束,由此可见,张铁柱和这个时代大部分愚孝的人不同,估计最后,大姐家一定会退让的,谁让自己打不过人家呢!
转念想想,那张铁柱仿佛也不算不讲理的,谁家姑娘嫁了,只要笼络住张铁柱就不会吃亏,做媳妇的至少不会被婆婆苛责,笑道,“娘,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姐已经是张家人了,您就少操心吧!”
边说边伸手去摸陈老太额头的褶子,惹的陈老太笑骂着,“哎呀!当心我的小祖宗,你手上还拿着针呢?”
元媛见老太太不再长吁短叹,这才笑嘻嘻的坐好,“娘,您看看我这手艺如何?想不到我还有这样的天赋,看这花朵绣的还真漂亮呢!”
自卖自夸的样子更是让陈老太心喜,拿过绣花绷,眯着眼远看着,是越看越满意,“是好!我家元姑就是心灵手巧,花样新奇,绣的更精细,娘看就是锦绣坊的绣娘也没有你的手艺!”
被老太太夸赞,元媛笑颜如花,厚着脸皮点头,“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家的姑娘!”
第九十九章 赵氏报喜
门外走进一个人,穿着紫色缎面褙子,一脸的喜气,正是陈家长媳赵氏。
“娘,元姑啊!瞧瞧我给你们带什么好东西来了!”赵氏夸张的扭动着腰身,提着竹篮走到炕边。
陈老太眼皮一夹,扫了一眼竹篮,“老大媳妇,你不在家里带孩子,伺候老大和家宝,怎么又跑回来了?”
赵氏拿出帕子擦擦头上莫须有的汗水,才笑道,“瞧娘这话说的,伺候夫君也不能忘了家中二老和小姑子啊!您看,这些点心可是我起大早从镇上捎回来的,来元姑,趁热吃吧!”
元媛撇撇嘴,赵氏贪财又小气,拿些点心回来,莫非又要让老太太出血了?
“咱们家如今也会做精致的点心,大嫂何必再花冤枉钱买呢?”
陈老太闻言,一张老脸也拉下来了,不轻不重的呵斥道,“真是个败家的娘们!”
赵氏被母女两个打击,心中不忿,面上还要堆上笑,“哎呀!瞧瞧我这记性,三房学了好手艺,咱们家的点心都卖到大酒楼去了,你看看我怎么糊涂了,还巴巴的往回带!”
陈老太嫌弃的看看那包点心,还不如家里做的精致呢!
赵氏察言观色,连忙说道,“娘,这些点心并没有花钱,是李府送的!”
听说没有浪费钱,陈老太态度好多了,“哪个李府?平白无故的人家送这些做什么?”
赵氏笑的更欢实了,“娘,今日媳妇回来就是给您老人家报喜来的!”
“我能有什么喜事?”陈老太虽然这样说,可眼睛已经在发亮,“莫非是老大和家宝有什么喜事?”
赵氏一拍双手,“娘!您老人家果然是家里的定海神针,一猜就中了!正是我们家宝的好事呢!”
“还磨叽什么,赶紧说说怎么回事?”
“前些日子,夫君去李府拜访,他家里也有两个读书的小公子,听说我们家宝小小年纪就中了秀才,就邀请家宝去他们府里跟着夫子一同读书呢!您老说这不是天大的喜事吗!”赵氏眉飞色舞起来。
“这李府是个什么人家?”陈老太常年生活在乡下,对镇上的情况并不了解,事关自己大曾孙,自然要问个清楚。
“哎呀,娘啊,那李府可是镇上顶顶有名的富贵人家啊!咱们大雍的安定王您老人家该知道吧!”赵氏摆开架势,一副长谈的样子,引得陈老太白眼一枚。
“我还能不知道安定王罗家?说李家的事情,咱们扯到安定王了?”
见老太太有些不耐烦,赵氏连忙笑道,“好好好,娘,我跟您说啊,这李府的老爷子,李老将军就是安定王爷当年的部下,如今年老体弱才回来新荷镇养老的,您说攀上这样的人家不是好事吗?”
陈老太满脸菊花开,喜不自禁道,“这还真是天大的好事呢!老大也是有本事的,居然能结交到李将军府上,去李府读书,我看老大这一回一定能够中举的!”
赵氏面上一僵,“夫君都一把年纪了,怎么好去别人家里读书,就家宝去陪两位小公子读书!”
“怎么老大不去,太可惜了,那有钱人家请的夫子一定很厉害的,让人家指点一下,考试更有把握啊!我说老大就是个榆木疙瘩,这样的好事到哪里找啊!”陈老太一脸的惋惜,别看老太太不出门,可这心里还真是明白。
52书库推荐浏览: 浅草成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