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斯月一【完结+番外】(37)

阅读记录

  “能帮上你的忙就好。”柳如卿见他神色变得轻松,心里也高兴起来。就是话音刚落,又听得崔云之一声轻笑。

  夜色渐上,天边一片灰暗,凉亭六角的绢纱宫灯已经点亮,映照着画屏上“吉祥如意”的花案。蛐蛐和纺花娘不约而同地从墙角发出了叫声,好似在比武竞彩,一声更比一声高。

  殷元昭见柳如卿面露疲色,便和崔云之一同告辞,让瑶琴等人好生伺候。魏安已在照月阁摆下宴席,正派人请他们过去。

  “王爷若是信不过刑部的人,我可代为传信大理寺。”方才一席话,崔云之也琢磨了其中意思。只怕早有人买通太医署,就等着结了这桩葫芦案。

  殷元昭明白他一番好意,低声谢过。只是他心中想的却是另一桩,今日冯远生用刑吴乾,是真为了问案,还是有意送他一死。

  照月阁上空月明如水,倾泻光华。

  殷元昭暂且放下真真假假不论,和崔云之一道步上高台。

  酒不过三巡,崔云之就醉了。他本就不是千杯不醉的量,偏偏今日心里藏着话,喝得又快又急,直把自己当个酒鬼灌了。

  “王爷,今天太后召我前去,”他醉眼朦胧地瞅着殷元昭,趁着醉意壮了胆,“说你老大不小了,也不娶妻,她是到了黄泉都不得安心。就让我劝劝你……”

  殷元昭听他话音断断续续,也不管他,自斟自饮。

  “不拘家世背景,若有中意的,就纳了进府,”他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端起酒杯,还没送到嘴里就全都泼了个干净,“我瞧柳如卿挺好,我看她对你也有意,撇开相貌不说,为人也不错,要是王爷……”

  “你醉了。”

  崔云之听了哈哈一笑,要是平时他是绝对不会讲这种话的。

  谁不知道谢绮兰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当年太后行事并不隐秘,所有人都以为谢琦兰该是肃安王妃。不料半路生波,谢绮兰被指给皇四子殷元昕。那之后流言蜚语传了几个月,说什么两子争一女,都怪他比不得豫王雅致,身份不及真正的龙子。他听了心中也难平。

  殷元昭常年在外,与上京子弟少有往来。他第一次跟着殷元昭出征时,和他还不相熟,也和大家一样,以为他面冷心冷。可是在军营里待久了,对他了解越多,看到他待兵士如兄弟,但凡有人生病,都亲自去探望。尤其自己有一次差点被敌将所擒,也是他拼命救回。知道越多,就越不忿,父母岂能选,何况还是生在皇家。

  他摇摇晃晃端了酒杯离开座位,凭栏斜倚,指着明月叫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但求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之后顺着柱子坐到地上,高唱军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每逢战胜,军中皆会庆贺一番。兵士们围坐一团,不拘尊卑,饮酒高歌。如今他调至左金吾,少有和众人一起痛饮的机会。

  殷元昭被他歌声所惑,仿佛有人齐声歌唱,雄浑有力,在空旷的草原、大漠回荡,让人热血沸腾。他起身离席,在崔云之旁边负手而立。

  明月无端思华年,啼愁怨,不见离人泪。梦里弦外,只盼挑灯看剑,但愿君心似我心,莫教人憾意生。

  次日日阳高照,崔云之才醒来,头痛欲裂。

  婢女赶紧奉上一碗早就备好的醒酒汤,他喝了才渐渐清醒。问过仆婢,知道殷元昭上朝未归,安国公府也遣人去报了。他今日无事,傍晚才需进宫执勤,索性再放纵一日。用过饭直奔宣平坊,在玲珑阁点了两份点心,一份派人送去顾府,一份自己拎着回了远香堂。

  柳如卿早就起了,正坐在窗前翻看医案,只是其中有些不解,自己不好动手,便让瑶琴坐在一侧替她提笔记下。

  听到脚步声,柳如卿抬眼望去,见是他来,笑得像偷了腥的猫,直让崔云之摸不着头脑。

  “怎么了?”崔云之低头掸了掸,并无奇怪。

  柳如卿笑意不减,慢悠悠地说道:“听说你昨晚喝醉了,在外高歌?”

  崔云之一怔,他每次醉后都不记得事。他回想一下,难怪刚才伺候的仆婢个个偷偷觑他。他脸上泛红,口中强道:“哪有的事,定是丫头们胡扯,”又抽过她眼前的书,转了话头,“你在这住了几日,天天憋在房里,也不闲闷得慌。不如出去赏荷。”

  柳如卿瞪他:“伤还没好,可不想折腾。”

  “就在远香堂外不远,”崔云之挤开瑶琴,亲自扶了她起来,“就当陪我这个无聊人吧。”

  柳如卿没奈何,只得顺他意。

  瑶琴看外面天热,又给她撑了伞,扶着她跟在崔云之后边。

  柳如卿进府的时候处于昏迷,这还是她头一次出远香堂。本以为远香堂已经是如画美景,出来才发现府中处处都透着主人灵巧的心思。待到了望荷亭,接天碧叶无尽无穷,一眼望不到头。红莲朵朵摇曳生姿,艳阳铺上一层金黄,远远观去,如凌波仙子踏叶而来。

  因靠着水,望荷亭并不炎热,崔云之搁下点心,招呼她坐下。婢女端上茶后就和瑶琴退在一边。

52书库推荐浏览: 斯月一 天作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