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乐之后,万人行军步伐裂石穿云,围观百姓群情激昂。欢呼声随着大军前行一路向朱雀门传来。
大军即将行至朱雀门时,柳如卿踮脚相望。众人激动不已,不断推搡着向前挤去。沿途金吾卫不得已长矛相接,阻止闲人踏入,以免发生意外。
鼓乐之声,声声入耳;凯歌齐唱,气势雄浑。再往后看去,十二对旗帜开道而行,旗杆上缀牦牛尾,下缀五彩折羽,在艳阳照耀下风采夺目。开道旗后,十二面黄牙旗高悬空中,缓缓前行。旗上黑线绣着“殷”字图样,在烈日下欲腾云而去,动魄惊心。紧随其后的,还有青、赤、白、黑四营军旗,在晴空中如四色飞雁,排云冲天。
三军之前,一人银盔红马,剑眉星目,冷峻面容丝毫不为欢呼声所动,红色披风随着马蹄声声微微浮动。十数将士骑马在后,四营兵士列队相随。再看锋戈利矛随护左右,军容整肃。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如同踏在众人心弦之上,震动人心。
众人高呼呐喊,三军将士目不斜视,双眼齐齐注视着领军之人,只待他一声令下。
柳如卿心跳如雷,两旁震耳欲聋的呼声她仿佛全未听见,双眼紧盯着领军之人不放。
那人一身戎装,安坐在“奔虹”之上,面容波澜不惊。之前也猜到他们身份不一般,以为今生无重逢可能,却没想到再见竟是在这等场合。
她望着殷元昭的背影,和在云安绝尘而去又有所不同。那时他伤未痊愈,细看之下还能分辨出身形不稳。她还曾揪心数回,如今想来却是多余。
许是日阳太烈,或是被百姓热情感染,看着大军前行,柳如卿心如擂鼓,脸上烫如火灼,一路向下燃着她的心魂,整个人就要晕眩过去。
“如卿,快看!”林燕飞揪着她的衣袖,伸手向前指去,兴奋地朝她喊道。被她一叫,柳如卿方堪堪收回神思,往朱雀门望去。
大军已行至朱雀门前,殷元昭与众将翻身下马,霎时只闻得铁甲涌动之声,却是万人同时单膝下跪,三呼万岁。
其声之高,压过鼓乐齐奏;其行之疾,恍如云走风驰。柳如卿同围观百姓一起,被这声音冻住,欢呼声立时凝结。众人仿佛如临战场,亲眼见着腾腾杀气的血肉厮杀、浴血奋战,被凛然场面所惑,动也不敢动。须臾城下亦是齐呼万岁,她才如梦初醒跟着百姓俯首叩头。
嘉平帝站在城墙之上,城下高呼万岁过后,四处静谧无声,在烈阳下更显军威肃穆。
不过片刻,嘉平帝遂让随侍内官宣读露布,使战胜消息天下遍知。遣礼部侍郎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贺大捷。又令众将进宫,论功行赏,于永宁殿摆宴庆贺。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代天子于城外犒赏三军,酒宴伺候。
随后銮驾离去,百官紧随。除受赏将士外,其他人均回城外军营,离去时大军依然肃穆,令人不敢靠近。直到瞧不见末尾的兵士,围观百姓这才渐渐散去,然而兴奋之情却未消失。林燕飞和柳如卿回济世堂途中,讨论大军凯旋之声不绝于耳,与有荣焉。
深巷一座宅院,松柏葱郁,凛然气氛与朱雀大街截然不同。
宅院内仆婢不多,个个敛神屏气,不敢做高声语,唯恐触怒书房里的人。
有人重重拍了桌子,惊地鸟雀震了三震,飞速另觅栖枝。门外侍从压低了脖子,垂着眼帘只盯着地上尘土,只盼着眼不能视、耳不能听。
一人压着嗓子道:“此次让他逃过,实在可惜。”言语中流露出十分遗憾,说得却是人命关天。
“这次算他命大,竟然能脱离重重包围。”声音如琮琮玉石,动听悦耳,语气也极为温和,好似冷冰消融其他人的怒意。
许是有些闷热,他离席推窗,一把象牙扇收拢敲在窗台上。持扇之手白皙修长,和象牙白宛若一体。扇骨细雕疏梅,一看便知绝非凡品。
另有一人迟疑道:“回了上京,只怕不好动手。”
“无妨,盯着他的可不知我们。你们最近都收着点,该抹地都抹去,不要让人抓到把柄。”
作者有话要说:
参照卤簿仪仗和凯旋礼,勉勉强强写完这一章QAQ
第5章 桃花潭水深千尺
六月天,热似火。湿邪之症频发,济世堂内病患络绎不绝。
柳如卿坐在白夫人身后,记录她口中所言的患者神色、声音等,脉象却没提。正狐疑间,白夫人忽道:“如卿,你来诊脉。”
柳如卿冷不防被如此要求,虽然这几月对医理的了解是一日千里。但在白夫人注视之下,止不住地手心冒汗,濡湿一片。
她轻声让患者把左手搁在脉枕上,将右手三指成弓形,找准位置,以指腹接触脉体。随即平息呼吸,感受患者五十动中有无促、结之像。片刻后,她对着白夫人恭敬说道:“脉浮部虚大,寸口涩小。”
白夫人又问:“应用何药?”
“方才夫人有问,老人家咳嗽三五日,夜汗不止,应为伤风。但寸口脉小,不应服发散之药。我认为当配玉屏风散。”
白夫人不言,只把药方递给来人,道:“每日两次,煎制热服。”柳如卿眼光往药房方上扫过去,上面赫然就是防风、黄芪、白术,心中方安。又听得白夫人道:“脉象和药方不错,但诊脉之时,你呼吸急促,却容易错诊,以后需平心静气。”
52书库推荐浏览: 斯月一 天作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