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还是在屋子里,只不过他用了芥子阵法,身形缩到芝麻粒儿大小。那几个军汉要找的是大活人,怎么会注意摆在屋角的小瓦罐?
……
冯妙君就在这小院里悠哉度过了七、八日。
中间数次突击搜查,她这里都无懈可击,有一回甚至是午饭时候。
为安全起见,从松岚别院失火第二天起,傅灵川就不曾和她共同用饭了,以免桌上两副碗箸惹人怀疑。
事实证明,他的谨慎很有必要。
她呆在市井中,没打探王宫里的消息,却能隐约感受到笼罩在太平城的紧张氛围。
燕王应是很生气了,因为这几天菜市口斩了不少人,挂在高杆上的脑袋有数十个之多。她买菜时经过,认出其中有几张面孔有点熟悉,正是夜闯松岚别院的黑衣人。
如果新夏女王还在太平城,这就是燕国给她的交代。
然后,便是霜降时节了。这一天,紧闭多日的城门终于打开,进出城门的长队至少有十里长。
冯妙君没急着出城,反倒去买了一只肥鸭母,加四物炖了一锅浓汤。傅灵川被强塞了一只巨硕的鸭腿,因为女王笑眯眯道:“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他这刁钻的舌头也不得不承认,香,真香。
又过小半个月,立冬了。
这一天,冯妙君像平常一样出门,只是多一条围脖。再过不久,傅灵川也出来了,粗布袄加上养了月余的一嘴大胡子,谁能将他和玉树临风的傅公子联想到一块儿去?
此时离松岚别院大火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时间,燕王的注意力也早已转移,城门警戒松驰下来,盘查不严。
两个人都很顺利地混出城去,在郊区招来鹤妖,往北飞返。
从此刻起,天高任鸟飞。
¥¥¥¥¥
刘大力事件的下文,三月以后也传到了魏国。
萧衍已经加冕为王,收到情报后第一时间将云崕唤过来笑道:“这就叫狗咬狗,一嘴毛。”
云崕接过玉简沉入神念,将情报扫视一遍,撇了撇嘴:“不稀奇,燕国官僚冗余,贪腐成风。”
萧衍叹了口气:“父王说过,太平滋贪腐,果然一语中的。这卖官一事,最早还是燕廷首开先河。”
情报中说道,刘大力事件牵出的榆平县周县令,官职居然是花了十二万两银子买来的。谁拿出这笔钱都肉疼得紧,因此他上位没多久就开始权钱交易,想尽快回本。这也是个人才,居然想到收“赎罪银”的招数,让富人拿钱减(免)罪。
长此,必致民不聊生。
而卖给他这个官职的,就是高家人。高知行得势十年,氏族跟着一起飞黄腾达,就有人做起了卖官的勾当。如周县令这样的,交了钱就有专人帮他做假资历,再由知州向王廷举荐,高家动用手腕打通关节,等资料送到燕王手里时已经做得花团锦簇,好似不任用这个人都对不起国家。
更何况燕王是当世有数儿的大能,要花许多时间在修行上,这些底层官员的任免事宜时常由底下人操刀,最后给他过目一遍就是。如此,买官者获批的成功率,自然是大大增加。
这样卖出去的官位都无足轻重,换来的却是实实在在的雪花银。
卖官,这事儿似乎骇人听闻,但在燕却不是没有先例的。
最先做出卖官鬻爵这种勾当的,就是燕廷自己!
燕国建立之初国库空乏,周围又有强敌环饶,不能安心生产。于是王廷就拿出各阶官职出来发卖。买官的行为,当时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捐班”。募集而来的大量钱款被收入国库,用来补充钱粮,壮大武力。
但这行为就像涸泽而渔,只能当作权宜之计。因此燕国国力逐渐发展之后,王廷就设法将这些捐班却无用的官员清理出去,重新选贤与能。
但贪腐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跟着王国一起茁壮,要根除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由来人间正道是沧桑,燕国这一百年来,始终为此问题困扰。
令燕王更加震怒的是,这回浮上水面的买官事件涉案近六千万银两,却连一个铜板都没收入国库。
第295章 不怀好意(加更章)
一个铜板都没有!
高家也太贪了。
此事震动朝野,到消息传过来之前燕廷已经顺藤摸瓜牵出大小官员二十余个,涉事者高达二百多人。
这还没完,眼前只是冰山一角,谁也不清楚最后会卷进来多少人。燕王盛怒之下,将高贵妃贬为昭容,高家涉事者全部入狱。
萧衍啧啧两声:“高知行没被端掉,真是可惜。”高氏虽然不堪,高知行却是一名猛将,对蒲国几次战役都打赢了,声望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云崕伸了个懒腰,浑身骨节喀啦作响:“燕王还要指着他打仗,暂时不能动他,连对高家都网开一面,否则现在就是诛九族处理了。”
萧衍拍了一下巴掌:“是呢,燕国往西又端掉了两个小国,军队并没有回撤。你猜他们打算进攻哪里?”
云崕指了指大桌上的沙盘:“熙国。”
他说得肯定,萧衍抚了抚下巴:“咦,怎么不是蒲国?”
“要灭蒲国,先前占领陪都后为何撤军,现在再攻岂非多此一举?”云崕手在沙盘上轻点几下,“蒲国西南部就是霜狼大草原,上面的部族来去如风,生性凶蛮,又与狼族合作,很不好打,燕国何不留着蒲国去对付他们?至于熙国——”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行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