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无论如何,这反映了当年人类的审美取向。石台就在神像足下,在整个大殿居于正中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却保留了原本的灰白底质,竟然不着半点颜色。
它的雕绘也不知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当年的建造者怎么可能疏忽大意,忘了给它上色?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故意这样“留白”。
再结合血渍的位置,玉还真恍然:“有人用血迹来寻找机关。”
如果往后退开数十步,就会发现血渍沾染的位置有讲究,多半是在画中生物的眼部,以及他们膜拜的那株大树的叶片上。
说是“染”,更像是“拓”。
录取碑文、器纹,就时常要用到拓片的方式,沾上墨汁,以纸蒙覆。这里用鲜血代替了墨汁,在它们的指引下,众人发现但凡沾上了血迹的雕刻都有往外鼓起的特质,像是——
像是按钮。
也即是说,寻宝者中有人和冯妙君一样,留意到这块石台的特殊之处,并且想得比她更深远,尝试用血液染拓的办法来寻找藏在石台里的机关。
也就是说,那人笃信石台里面有东西。
这倒很有可能。神像如此宏伟,它脚下的石台也高达一丈,长度有数丈之多。如果它是中空的,那么里面的空间可真不小,至少也有几十个平方。
陈大昌摸着石台道:“也不知什么材料制成,好似很坚固。”
冯妙君更干脆,取出星天锥,直接刺在石壁上。
“叮”,几个火花冒出来,石壁完好无损。
她逐渐加大力道,但结果并没有什么不一样,灰白色的石面上连个白点都留不下。
“难怪那人要费力气找机关,原来这东西硬得离谱,不能被暴力开启。”冯妙君说到这里,忽然明白过来,“是了,赵允!”
第549章 石台
浩黎帝国覆灭后,来这里打秋风的人不计其数,但寻宝者都是找到东西就走,一而再再而三、百折不挠地翻寻应水城的势力又能有几个?
至少冯妙君知道,燕王就是其中之一,而赵允在这里花掉大量时间当然不是为了玩耍,必定有所斩获。
“那个魂淡!”她喃喃骂道。
旁人都不明所以,只有陈大昌知道她以这种咬牙切齿的语气说话,指骂的对象大概是云崕。
昔日云崕杀掉赵允前,不仅从他口中获知燕王意图,必定也弄清了他在应水城里的收获。可恨这家伙始终将她蒙在鼓里,两人同行那么久,他只字不提!
这时忽然有个侍卫低呼一声:“有缝隙!”
众人顺他手指方向看去,果然见到石台边缘下方露出半块布片。
布片也是灰白色,上面布满灰尘,这里杂物又多,众人方才竟未注意到它。陈大昌蹲下来轻轻一扯,没扯动:“下半截被夹在石台里了。”
冯妙君和玉还真面面相觑,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讶色:
竟然已经有人打开石台、进去过了!
当下众人在血渍处轻轻敲击,挨个儿试换,最后也不知按对了哪个组合,那一组浮雕在沉闷响声中向两边分开,露出了里面的石室。
众人没有前进,反而一阵掩鼻后退:
臭,太臭了!
石室当中,横七竖八倒着几具尸首,还未完全化作枯骨,然而皮肉在狭小的空间中慢慢腐化,石室又几近于密封,因此样貌恐怖、奇臭冲天。
这里面不仅是空的,甚至还有死尸!
就连冯妙君都觉得太刺激了。
当下众人在外头等了好一会儿,至尸臭稍散,侍卫才进去挨个儿检查。
其实站在石室外就能将内部一览无余了:
它是空的,除了这几具尸首之外,连一张多余的纸片都没有。只是有个死人的半截衣角被夹在石室门外,这才让他们发现了端倪。
陈大昌轻声道:“莫不是已经被人搬空?”
既然石室早都有人进去,无论里面原来有什么也都被搬走了吧?
冯妙君却直勾勾盯住墙面,一瞬不瞬。
对她来说,这里并非空无所有——石室最内侧的墙面上,赫然雕着一个圆形图案。
那线条、那笔法……
冯妙君蓦地闭起了眼,才能稍稍抑制住激动的心情。
玉还真也看到了这个图案,轻呼出声:“天神印记?”
她和冯妙君一样,都精研天神印记多年,甚至这也是杨家历代先祖的功课,只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特殊和相似之处。
尽管这里的符文和线条排列方式与她的手链截然不同,玉还真还是能认定,这两个印记是用同一种方式绘写。
这就怪了,天神印记怎么会出现在一个空荡荡的石室里?
进入石室检查尸首的陈大昌突然道:“这些好似都是燕人。”抬起手,掌上挂着三枚令牌,“这是燕王廷赐给修行者的识牌。”
燕国竟然有三名修行者无声无息地死在这里?在修行者匮乏的年代,这可是惊动全国的大事。可是燕国从来没有作过通报。
冯妙君也回过神来:“死因?”
“有两个伤在后心和脖颈,应该是遇上背后偷袭。”陈大昌挨个检查,“这三个被扭断颈骨而亡,还有两人被锐器刺死。”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行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