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国师大人_风行水云间【完结】(645)

阅读记录

  他稍事停顿,就接着道:“燕王和手下都是修行者,寿命悠长,王位、官位长久不曾更替。日积月累,强者恒强。如此一来,新人想要崭露头角,可就不容易了。”

  大家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闻之心领神会。

  最大的权力、最好的资源、最多的财富,都被这些长寿的修行者家族垄断,蛋糕就那么大,后来者即便再有才、再有本事,也难分到一块。

  除非……

  除非这块蛋糕突然变大了。

  “新晋的文臣武将想要得官职、获封赏,就非有功劳不可。而在太平盛世,想拿功劳可不容易。最直接粗暴的办法只有一个。”

  梁玉明白了:“战争。”

  打赢了战争,就有军功;拿到军功,才可以平步青云,去国君那里赚封赏。

  都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可是“才人”想要独领风骚也得有机会,否则永远要被前辈们压得死死的。

  燕国侵熙之前,已经有整整十五年不曾对外扩张了,贵族们对此有强烈渴望,当然支持打仗。

  “同理,燕国从熙国、蒲国获利丰厚,可还未消化完毕就要发动下一场战争,人们自然不愿。”

  熙国虽然在灭亡前就已经腐朽,蒲国虽然在被吞并前就已经分裂,然而它们毕竟还是南北大陆上有数儿的大国。

  第556章 不急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本身物产又很丰饶。燕国吞掉它们之后,贵族们迅速分赃,很快就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意愿暂时得以满足。

  哪怕是燕国,六年间接连吃下两个大国,也是要好好消化很长一段时间的。

  就在此时,燕王就急不可待地发动下一场战争。

  这就像一个人刚吃完大餐,紧接着就去参加百米冲刺跑,胃里肯定不舒服嘛。

  这道理虽然简明易懂,可是要从燕国无数复杂的表象中将它提取出来可并不容易。

  冯妙君是懒得做这种功课的,真正将之成文论述的,是打入燕廷内部的徐陵海。他观察燕国多年,常将心得写予女王。

  冯妙君每次细看,都有豁然通达之感,再与重臣分享。

  傅灵川已经说完退下,冯妙君叹了口气:“孤也不愿新夏插手燕魏之战,最好便是燕国知难而退,双方维持势均力敌。可惜未来不会尽如人愿,我们要做好准备。如若新夏并不参战,以众卿看来,这场战争谁会胜出?”

  说是“众卿”,她着意看向的却是傅灵川和王渊,还有一个玉还真。

  王渊上前一步:“燕国隐然是当世第一强国,几乎独霸南陆,疆域比起魏国更大,良田矿山人口更多,修行者数量亦占优势。然此次双方力量不似燕侵熙时那么悬殊,战斗又在魏国进行。强魏吞并西峣后也在北陆称雄,是个强劲对手。燕军如今初显疲态,最后怕是要铩羽而归。”

  冯妙君轻声道:“新夏这几年虽然蓬勃,魏国也没闲着,吞下西峣后,国力大涨。”魏国采取的方式与新夏不同,直接从西峣掠走财富补充自己,从而扩大生产、刺激经济,就如同当年打下安夏后的手段。这也是当今国家的普遍做法,燕国亦然。

  不是魏国不想徐徐图之,而是燕国和即将到来的战争留给它的时间太少。它要抓紧一切机会愈合战争创伤,并且消化财富、再度壮大自己。

  为了与燕争霸,萧衍必定倾尽所能。

  面对王渊的有理有据,傅灵川只说了一句:“若无变数,燕胜。”就住口不言。

  两大心腹各持己见,冯妙君就看向了玉还真。这位国师笑道:“女王问的是燕侵魏,还是魏侵燕?”

  冯妙君大感兴趣:“你说起魏侵燕,是指魏国不仅能击败燕国,还能向南反攻?”

  玉还真耸了耸肩:“如果魏打退燕国进攻,算胜算败?”

  “自然是胜了。”

  玉还真又问:“如果魏国趁胜大举南侵,却铩羽而归,那算是胜了还是败了?”

  众臣互望一眼,冯妙君沉吟不语。

  ……

  廷议结束后,冯妙君走出殿外,一抬眼就望见了玉还真。

  两女顺着花园中的小路并肩而行,一路都闻鸟语花香。冯妙君刚在这里立都时,国家很穷,宫廷里连灵石阵法都舍不得投用,只有两个小花园能保四季常青;一转眼八年过去,新夏国库充实,女王本人同样富可敌国,乌塞尔宫城里就永远温暖如春、桃红柳绿。

  玉还真问她:“女王若有意出兵援魏,我就要先作准备。”她是国师,大军出征前必然需要调配元力。

  冯妙君掸去头上一片落叶:“不必,且按兵不动。”

  玉还真偏头看着她:“我还道王上着急了。”

  “魏军不露败象,我急什么?”私下里谈话,冯妙君也不自称“孤”。

  玉还真一笑,露出齿如瓠犀:“西部战火连天,云国师必定日夜操劳,王上难道不心疼?”

  燕魏双方打得火热,云崕身为魏国国师,当然要奋战在第一线。

  冯妙君已经有大半年没见到他了,心里当然挂念。她知道云崕心疾从来未愈,即便这两年还偶有发作,他这人是外强中干,的确不可过于劳累。但是国事和私事,她向来分得清界限,轻哼一声:“疼什么,他那叫得偿所愿,兴¥¥¥奋还来不及。”

52书库推荐浏览: 风行水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