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妮生下第三个儿子,老两口撒手而去。等过了几年张爷爷张奶奶过世后,渐渐的娘家没大事也不回来了。她生了三个儿子,两个闺女。别人家在那年月难以养活孩子,可他们家凭着他公公早年积蓄,日子过得不错,孩子们也顺顺利利的长大。
好不容易养大孩子,娶妻生子,结果苦日子来了。张大妮夫妻俩是厚道人,可娶得儿媳妇个个精明,一个比一个会算计。两个闺女都是自个找的人家,看外表不看人品家境,夫家都是穷哒哒的,女婿个个油嘴滑舌,嘴上说得好听。
分家后,俩人跟着老大过日子,下面的两个儿媳妇总担心公公婆婆贴补老大家,大儿媳看弟媳妇们天天上门打秋风,再加上时不时两个姑娘空手上门满手回去。开始指桑骂魁,摔摔打打,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闹腾。
大前年三个儿媳妇终于闹大了,打成一团,后来连三兄弟也开始参与进来干架,把拉架的张大妮给误打了,终于惊动了张家张大伯。张大伯当时就借了辆牛车,带着满满一车的张家人过去,狠狠地揍了三兄弟才算安静下来。
这两年三个外甥连拜年都没过来,张大妮也就张国庆结婚过来一次住了一晚,急急忙忙的第二天一早就回去了。张爹想起来就发愁,也不知道他大姐如今怎么样了。去年她过来问她一直说自己很好,他呢也是忙得很,没空去看看,如今空闲下来倒是想上门看看。就这么一个同胞大姐,他是越想越不放心。
第239章
车子刚一停在张家门口不远,张国富两兄弟听到门外车子声音。他们急忙提着煤油灯跑出来。
张国庆下车扶着他娘出来。结果刚转身,他就看到大门口飞快地闯出两团黑呼呼的东西,中间还带着一点亮光,吓得他赶紧把他娘护着身后,等听到他二哥开口大喊爹娘,顿时松了口气。
张母往旁边伸长脖子看着老大哥俩靠近灯源处,发现穿着军大衣的两团。她醒悟过来,想想又好笑又好气。
张国庆跟随他们进了院子,扯着他娘进了自家屋子。
房间里,他拉着他娘,低声告诉东西都放在哪里?说完后,他装了不少评书、京剧唱片磁带放在留声机上面,怀抱着来到他爹娘的卧室。
正要脱衣睡觉的张爹一看吓一跳,埋怨道:“怎么搬过来了?快带县城去。”
张国庆笑道:“带过去干吗?没几天就回来。爹,我把留声机放你屋里,我屋里还有不少磁带唱片。我娘知道放在哪,没事你就听听。这东西坏了也不怕,我会修。”
“什么东西都不能常用,容易废东西。快带回去,我没空听。”张爹连忙摇手,让老儿子搬回去。
张国庆乐呵呵笑道:“买了不用那才是废了。我屋里煤球炉一直烧着,要用你就自个张罗。别怕废煤球——我手上还有很多煤票,你使劲用管够。
酒藏在柜子底下。娘要是不给你喝,你偷偷带着我大哥他们上我屋子里喝,里头有花生米。你没事自个上屋里看看有啥用的赶紧用了。”
张爹连忙推着他出去。再说下去,屋里一点东西都不用留了。让他快些回去,路上开车小心点。
张母送走老儿子,关好大门。她回到房间,就看到老伴在摆弄留声机,她上前笑着说道:“你会不?要不要我教你?”
张爹犹豫了下,摇了摇头。大晚上的声音太大,影响孩子们睡觉。等明早再听,还可以喊上他大哥小弟,三兄弟一起听。
老两口钻进被窝,张爹听着老伴絮絮叨叨的念着家里家外的小事,时不时回应几句。临睡前还一直想着自家老爹。
深夜的张家村一片寂静。车子进来出去地启动声惊醒了不少北山脚下的住户,有人背地里低声骂着,也有人羡慕夸赞。
离张家最近的张大伯家,受到干扰最大。此刻张大伯夫妻俩还没入眠,正在琢磨大儿子选举会计这回事。
听到车声,张大娘低声说道:“你二弟家真要发了。今儿我远远就看到你二弟二弟妹上了小汽车。这会该是小五送他们回来了。这大晚上的才回来,也不知道上哪逛了?”
张大娘等了会,发现老伴没回应,她叹了口气。
过了会,看到车子离开,她捅了捅老伴,好奇地问他:“你说这开进开出的,不会大晚上还有人要走吧?咋二弟妹没留人家住下明儿再走呢?”
张大伯看着她炯炯有神的双眼,知道再不回应不行了,“这会应该是小五回县城。周孝正在县城买了院子给他闺女。今天带着娇娇他们上县城了,老二两口子一定是不住那,小五给送回来了。”
张大娘狠狠地扭了一把老伴。张大伯委屈得想哭,他哪里得罪自家媳妇了?就是黑灯瞎火的,张大娘也感受到了老伴地怨念。
“你说你咋不让我生个像小五这样的儿子呢。公爹真有眼光,说小五最有出息,看看现在连县城都有院子了。”
张大伯暗自叹了口气,这样也可以怨他?
他再次想起张会计私底下和他说的话。暗自琢磨是不是该找个借口避开老伴一段时间。他真怕老伴下回不是扭他,而是拿棍子抽他了。
“孩子他爹,你说小五天天见的是大官,他是不是要回城里上班了?要不然小正干啥买院子给娇娇?二弟可是盖院子给小五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红烧豆腐干